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集训(含答案)内容摘要:

4、8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期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A新疆喀纳斯 B吉林红叶谷C南京栖霞山 D广东石门谷图 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 据此回答 910 题。 图 9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0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 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B. 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C. 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D. 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读某大陆局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图 ),完成 1113 题。 图 11给该区域 8、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形成了其善奔跑的特点;多样的植被为其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短小的体型特征。 3D 解析 从图(b)中可以看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低。 图中甲地位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乙地位于温带草原气候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地区的低。 4C解析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形成、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植被。 5C解析 由图中景观图可知,该树叶片为针状,森林应为针叶林, C 项 9、正确。 6C解析 这里的森林是因为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形成;冰川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有降水而形成,故该地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循环活跃,C 项正确。 7D 解析 从表格中可知不同海拔的地区都可以观赏红叶,因此影响观赏指数的不是地形,但海拔越高,观赏日期越提前,因此影响观赏指数的因素主要是气温。 8C解析 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期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地区应该是在其以南的区域,排除 A、B 选项;而广东纬度位置太低,气温高,在 11 月份不会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 9B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位于日本,虚线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对应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0、。 10A 解析 我国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纬度约为 34N,而日本的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又有日本暖流的影响,其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纬度较高,如图中所示约为 38N,A 项正确。 日本是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B 项错误。 日本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比我国的高,C、D 项错误。 11B解析 图示地区在南纬 1020 ,可推断其为澳大利亚西北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而南移到南半球时,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B 项正确。 12D 解析 瓶树是热带稀树草原的典型植被,由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植物雨季蓄水,D 项正 12、)气候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澳大利亚南回归线北侧附近东、西两岸的降水,可判断其气候类型。 原因从大气环流及洋流角度分析。 第(2)题,沿南回归线由东向西的自然景观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3)题,读图,影响热量、水分分布的因素中,只差地形因素,是地形。 水分、热量不同,气候也不同,所以是气候。 气候决定了植被类型或生物种类,是植被。 15(1)北坡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 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的,北坡的雪线较南坡的低。 北坡多地形雨,所以有云杉林分布;南坡是阳坡,气温高,北坡是阴坡,气温低,所以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的; 13、北坡气温低,降水丰富,所以雪线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繁多。 (3)乙。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解析 第(1)题,天山北坡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多地形雨,水汽充足,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是背风坡,水汽不足,但是由于是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