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听课手册(含答案)内容摘要:

4、涝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多发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危害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工厂正常生产;影响交通;甚至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使人们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2)干旱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分布图 138(3)台风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危害图 139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分布和灾情特点地震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虽然地震西多东少,但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建筑物、城市密集,灾害损失大于西部地 6、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 7、8 月份常出现伏旱天气台风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杭州湾以南地区的台风频次远高于杭州湾以北地区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气象灾害寒潮我国受寒潮灾害影响的范围大、频次高,在南北方表现不同。 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病虫害棉产区的棉铃虫灾害,导致棉产区棉花产量下降;林区的松毛虫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黄淮海平原 7、的农业区是蝗灾的重灾区,蝗灾的发生与旱涝的关系十分密切。 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暴发生物灾害 鼠害 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使农、林、因、危害类试题的答题思路(1)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思路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如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洪涝,冬季多寒潮等;分析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地质地形分布特点和气候要素的季节变化;对于图表类试题,要结合图表提 8、供的信息答题。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多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和人为原因综合分析。 (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的分析思路人员伤亡:生理、心理两方面。 财产损失:直接、间接两方面。 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两方面(滞后性、隐蔽性、不可逆转性 )。 (4)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或危害程度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自然灾害本身的强度。 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集程度。 防灾、减灾能力。 新题预测考向一地质灾害12014 年 7 月 18 日至 22 日,地处大巴 12、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御措施地震 做好地震监测,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研究;提高建筑物质量,加固房屋;建立地震应急救灾体系;加强宣传和演练,提高民众的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滑坡、泥石流非工程性措施: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监测和预防。 工程性措施:建设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的土体;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聚居人口迁出高风险区干旱做好旱情的监测和预报;因地制宜地营造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科学用水,节 13、约用水寒潮 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海上船只提前返港;事先做好农作物、畜群的防寒准备台风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对台风进行监测,加强对台风的预报;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海上渔船尽快回港避风;山区河边、山边住户特别要注意防洪水和滑坡、泥石流等关联灾害;对房屋和易被吹倒的树木、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洪涝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涝进行监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灾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灾害对策;实行防洪保险风暴潮加强对风暴潮的预警和预报工作;完善防灾体系;加强对 15、。 解析 此次地震人员伤亡重大的原因可从震级、地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建筑物抗震系数以及次生灾害方面回答。 例 2M 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 M 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而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M 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回答。 例 3(1)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级行政区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夏秋季节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 ,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 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风暴潮发生的季节及其原因。 根据柱状图可知,风暴潮主要集中在 710 月份,即夏秋季节。 原因主要是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再加上此时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如遇天文大潮,可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措施。 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措施主要有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新题预测1(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