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7)地理试题的解答思路》限时集训(含答案)内容摘要:

4、大城市中心人口激增D阶段工业化速度加快山地冰川发育于年降雪量与消融量相等地带以上的常年积雪区,并沿谷地向下缓慢移动。 图 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 1113 题。 图 11图示地区有我国低海拔冰川分布。 下列四地中最有可能存在冰川的是()A B C D 12图示地区泥石流灾害最易暴发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3图示地区东部的城镇均分布于()A山地南坡 B河谷地带C1000 米以上 D迎风坡二、非选择题1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格尔木市(3625N,9454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 66187356 兆焦/米 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3 6、,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图 (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 8、的区位条件使得东京城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2A 解析 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为政治中心,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是行政功能。 3B解析 读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曲线,将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 2008 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 4B解析 因为图示时段内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 0,故上海市人口总量一直呈增加趋势。 5B解析 该人口新政策会增加新生儿数量,缓解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趋势,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但对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影响不大。 6D 解析 纳木错地处青藏高原,其植被受地形影响为非地带性高寒草原荒漠;该地区地处内陆,主要参与陆地内 9、循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是纳木错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补给水源;其所处地区地形为高原。 解析 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特点知,获取纳木错湖面变化信息最快捷有效的手段为遥感。 8C解析 青藏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在短时间内地壳是比较稳定的;伴随着纳木错周围城市、人口、工农业用水的逐渐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应该逐渐增加;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增强,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大量冰川融水汇入纳木错中,使湖泊面积变大。 解析 冷锋过境某地,气温应下降;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表现为增大 减小;1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之后逐渐减慢;寒潮过境前后气压上升。 10D 解析 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 阶段为城市加速发 10、展阶段,其动力为工业的加速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会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城市中心人口有可能减少。 11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海拔高度差别不大,其中地地势向东倾斜,其东部有河谷,暖湿气流易沿河谷深入到此地,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固态降水,因此该地最有可能存在冰川。 12B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该地区地处我国云贵高原。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且多暴雨天气,山地地区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最易暴发泥石流灾害。 13B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东部的城镇均沿河分布于河谷地带,其海拔高度均在 1000 米以下。 14(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11、加之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吸收和反射)少,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强)。 (2)光热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营养丰富,所以色红、粒大、肉厚。 太阳辐射强,平均气温低,病虫害少;水、大气、土壤污染小,环境质量好,所以绿色无公害。 (3)赞同。 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 不赞同。 格尔木市为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交通通达度不高) 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远;生态环境脆弱,光伏发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一,从 13、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可从海拔、纬度和气温等方面回答。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 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可从气温变化、年平均气温等方面回答。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以及冬、夏季气温的差异进行回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可从其位置等方面回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