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7)地理试题的解答思路》限时集训(含答案)内容摘要:
4、大城市中心人口激增D阶段工业化速度加快山地冰川发育于年降雪量与消融量相等地带以上的常年积雪区,并沿谷地向下缓慢移动。 图 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 1113 题。 图 11图示地区有我国低海拔冰川分布。 下列四地中最有可能存在冰川的是()A B C D 12图示地区泥石流灾害最易暴发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3图示地区东部的城镇均分布于()A山地南坡 B河谷地带C1000 米以上 D迎风坡二、非选择题1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格尔木市(3625N,9454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 66187356 兆焦/米 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3 6、,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图 (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 8、的区位条件使得东京城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2A 解析 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为政治中心,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是行政功能。 3B解析 读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曲线,将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 2008 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 4B解析 因为图示时段内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 0,故上海市人口总量一直呈增加趋势。 5B解析 该人口新政策会增加新生儿数量,缓解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趋势,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但对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影响不大。 6D 解析 纳木错地处青藏高原,其植被受地形影响为非地带性高寒草原荒漠;该地区地处内陆,主要参与陆地内 9、循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是纳木错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补给水源;其所处地区地形为高原。 解析 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特点知,获取纳木错湖面变化信息最快捷有效的手段为遥感。 8C解析 青藏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在短时间内地壳是比较稳定的;伴随着纳木错周围城市、人口、工农业用水的逐渐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应该逐渐增加;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增强,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大量冰川融水汇入纳木错中,使湖泊面积变大。 解析 冷锋过境某地,气温应下降;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表现为增大 减小;1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之后逐渐减慢;寒潮过境前后气压上升。 10D 解析 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 阶段为城市加速发 10、展阶段,其动力为工业的加速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会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城市中心人口有可能减少。 11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海拔高度差别不大,其中地地势向东倾斜,其东部有河谷,暖湿气流易沿河谷深入到此地,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固态降水,因此该地最有可能存在冰川。 12B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该地区地处我国云贵高原。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且多暴雨天气,山地地区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最易暴发泥石流灾害。 13B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东部的城镇均沿河分布于河谷地带,其海拔高度均在 1000 米以下。 14(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11、加之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吸收和反射)少,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强)。 (2)光热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营养丰富,所以色红、粒大、肉厚。 太阳辐射强,平均气温低,病虫害少;水、大气、土壤污染小,环境质量好,所以绿色无公害。 (3)赞同。 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 不赞同。 格尔木市为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交通通达度不高) 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远;生态环境脆弱,光伏发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一,从 13、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可从海拔、纬度和气温等方面回答。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 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可从气温变化、年平均气温等方面回答。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以及冬、夏季气温的差异进行回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可从其位置等方面回答。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7)地理试题的解答思路》限时集训(含答案)
相关推荐
4、汽车快速充电站。 据此回答 1213 题。 12影响京沪高速充电站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太阳能分布 B技术C交通线 D地形13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可利用 综合分析,需调取的参考图层有()交通图公共停车场分布图电力网络图地形图住宅区图充电设备生产商分布图A BC D二、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 为陕西省区域图。 图 材料二陕西省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 境内海拔最高 3767 米,最低 740
5、场地作业停工;限制机动车的出行数量;加强道路清扫保洁,降低道路积尘负荷;等等。 (2)逆温条件下,大气层稳定,空气不易对流,污染物不易扩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是绽放出的蓝色天空,说明形成雾霾天气的大气污染物减少,所以形成“”的“人努力”因素应当围绕大气污染物的减少分析。 如关停部分北京周边地区的高能耗企业;各种施工场地作业停工;限制机动车的出行数量;加强道路清扫保洁
3、可以根据岩层的相邻关系来判断它们的新老关系,判断依据如下:(1)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的产生时间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岩浆喷出通道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获得知识的方 法。 ”本文内容抽象、概括,疑点很多,只有教会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这样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在理清思想结构的基础上,能迅速筛选信息,把握中心句和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哲学论文,观点表述明确,宜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心碎。 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表明了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处处流露出对女儿的体贴入微、呵护备至。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依依不舍之意,哀婉之情尽在其中。 ④作者在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 为什么。 参考: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
7、仍较高,此时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燥度高,最易发生火灾。 5D 解析 结合区域轮廓知分别位于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印度半岛和我国江淮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地为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毛竹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条件。 6B解析 甲地受秘鲁寒流影响,沿岸形成沙漠气候,不适于毛竹生长。 7C解析 茂盛的竹林及其发达的地下茎会大量吸收地表土壤养分和水分,占据有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