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中庸之道教案设计内容摘要:

看病吃药,如果一个病人吃药“过量”,便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而用药“不及”,不过是延缓病愈时间而已,并未对身体造成伤害。 此类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生 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应是“过”高一着。 譬如下棋时,如能深思熟虑,想上个七招八招的,肯定比想不了一招二招的人要下 得好。 无庸讳言,一个聪明人就比一个愚笨者要好得多。 生 3:我也不同意你的观点。 一个人智力的好坏,是由先天的因素所决定,智愚是人的智质程度,与中庸无关。 因为中庸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你不该牛头不对马嘴的。 生 4:我觉得“中庸”一点来讲,“过”好还是“不及”好,应看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下一结论„„ 为此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探讨“过”与“不及”的关系究竟谁更胜一筹。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很为激烈,许多同学也说得言之凿凿。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的态度,当子贡问他“然则师愈与”时,孔子毫不犹豫地下了一个结论:“ 过犹不及”。 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与做得不够,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没有做好。 好比射箭,你发力太大,把箭射得很远,远远越过“鹄的”,或你发力太小,把箭射得过近,远远不及“鹄的”,这射得“过”与“不及”,其本质是相同的:皆是不中“鹄的”。 为人处世时如何做到中道呢。 孔子认为应“无过、无不及”,是为适中的原则。 接下来,请大家齐声朗读 ,进一步体味君子的中庸之道。 师:联系课文注释,请思考君子在为人处世时,如何来体现中庸之道的。 生:君子“义之与比”,以义为处世的准则,既不亲近谁(“无适”),也不疏远谁(“无莫”),以此显示中庸。 板书:无过、无不及 [适中原则 ] 无适、无莫 四、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 、 、 、。 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鲜”“原”“贼”“过”“适”“莫”“之”“而”等)。 第二课时 一、继续深入理解“中庸”的内涵: 让学生参照课文详注,阅读 : 师:孔子认为最好与“中行”(指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进行交往,如果不得已而求其 次,必须与“狂狷”之士进行交往。 狂,课本注解为“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 孔子又说“狂者进取”,那么有谁能举出“狂者”的例子。 生 1:天龙八部中有个梦求复国的慕容复,尽管振兴燕国,在他人看来尽是痴人说梦,他的追求终为黄粱一梦,但其执着狂热,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狂者”。 生 2:我认为世界名著塞万提斯的《堂诘柯德》,其主人公堂诘柯德也算得上是一位“狂者”。 他作为一个穷乡绅,以恢复灭亡了的骑士制度为已任,效法古代骑士,单枪匹马周游天下,行侠仗义,想打尽天下之不平„„透过他的顽强与执着,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狂者”。 生 3:孔子曾在陈,发出过“吾党之小子狂简”感慨,由此看来孔门之士大多为狂士,他们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却始终不改出道时的志向„„ 师:各位都举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