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诗五首word讲学教案内容摘要:

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讨论并归纳:《饮酒》抒写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的宁静安详、闲适自得的心境;《行路难》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这两位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 陶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亦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仕人学子 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研析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齐读课文。 解题。 ( 1)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 “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被称作“诗圣”。 ( 2)背景 结合注释翻译。 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怒号”写风 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 下面 “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 !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 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 t 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 “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 “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