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 第5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创新模拟试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3、积岩的特征,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是沉积岩层形成后,发生了褶皱运动。 岩浆岩切断了沉积岩层,岩浆岩层没有挤压弯曲的形成,说明是褶皱运动后形成的。 图中沉积岩层、岩浆岩层都有缺失,说明在岩浆活动后,被外力侵蚀、搬运。 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先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受内力挤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读图发现后来又有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地表沉积岩层或岩浆岩缺失,说明发生侵蚀搬运过程,故选 C。 第 4 题,读图,图中岩层处被侵蚀成谷地,故 A 错。 是后来沉积作用形成的,故 C 错。 岩层没有出露地表,不能判断,故 D 错。 岩层处形成山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故 7、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解析第 10 题,据图可知,甲处以岩浆活动为主,并非变质作用,故 A 错误;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为河流的堆积地貌,故 B 正确;丙处受流水侵蚀形成凹岸,故 C 错误;先形成沉积岩再有岩浆侵入,所以处于顺序最后,地层位于之下,所以最先形成;形成顺序是,故 D 错。 第 11 题,该处出现断层,湖泊可能是构造湖,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故 A 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测该湖冬季水位的高低,故 B 错;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与流域面积无关,故 中湖泊位于丙河下游,对丙河无调蓄作用,故 D 错。 答案016湖南高三四校联考)读下图, 9、不断有泥沙沉积。 第 13 题,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因此海岸向南推进。 第 14 题,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和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主要利用 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和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主要利用 术。 答案选择题15(2015山东济宁一模)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 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 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 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 岸或 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 11、,堆积作用为主解析第 1 题,本题考查堆积地貌的判读。 根据文字材料叙述,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则海岸向海洋扩张。 甲、丁两处公元 4 世纪以前的海岸线离海洋方向最远,说明在公元 4世纪以后都经历了海洋的侵蚀过程,乙处 4 至 12 世纪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12 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只有丙处海岸随着时代的推移,一直在向海洋深处延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 第 2 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判读。 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以侵蚀作用为主。 4 至 12 世纪海岸线向海洋延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