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 第2单元《宇宙中的地球(3)》创新模拟试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2、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解析第 1 题,数九从冬至 12 月 22 日开始,到九尽桃花开时距冬至有 81 天,即 3 月 14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C 正确。 第 2 题,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我国北方昼短夜长,昼变长,A 、B 错。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 错。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 正确。 答案016河北衡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读“利用观测杆影粗略测量经纬度 ”示意图,某地测量时记录显示,影子在 A 点时北京时间为 11:32 分,B 点时北京时间为 13:00 分,当杆影出现在 时与杆长相等, 据此完成 34 题。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 5、直射解析第 5 题,读图,根据杆影的方向变化,杆影朝向与日出方向相反,所以图示月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应是夏季。 月初时有几日正午杆影朝北,说明直射点在 20N 以南,月底时正午杆影朝南,说明直射点在 20N 以北。 所以最可能是6 月份,B 对。 第 6 题,海口市的纬度是 20N,所以结合前面图的分析,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昼长增长,日出提前。 6 月 22 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时,昼长缩短,日出时刻推迟。 所以海口市的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迟,C 对。 月底时正午杆影朝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仍在 20N 以北,正向南移,但未到 20N 纬线,所以只有一次直射,D 错。 答案016山东潍坊高三期中测试)二十四节气是 7、植的是春小麦, “小满”时小麦还未达到籽粒饱满,台湾岛长夏无冬,小麦什么时候都可以生长,也就是说麦类籽粒饱满什么时间都可以出现,故本题选 C。 第8 题,立夏至夏至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正向北运动,故台北市日出时间逐渐提早,夏至至立秋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台北市日出时间逐渐推迟。 答案016山东济宁上学期期末)专家研究发现,英国巨石阵是一处古人天文观测遗址,在特定日期站在阵内的人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透过巨石缝隙的光线。 图 1 为巨石阵景观图,图 2 为巨石阵不同日期太阳光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 910 题。 图 1图 29图中、所示太阳光线中,代表冬至日日出的是()A B C D10若所示太阳 9、值时()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解析通过分析可看出:地位于赤道上(最大太阳高度为 90,正午太阳方向南北对等);地应为南回归线上的点(最大太阳高度为 90,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北方); 地应为北回归线上的点(最大太阳高度为 90,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南方);地应为北极圈上的点(最大太阳高度为 45以上,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 0。 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南方)。 第 11 题,由于该校位于我国,根据题目要求符合条件的是地。 第 12 题,由于是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随后便向北移动;此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 11、模)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 6 月 15 日至 8 月 15 日到图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某日 20:30 到达 A 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2)简述 6 月 15 日至 8 月 15 日考察期间,A 地昼夜的变化情况。 (3)同学们在 A 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一学生为 A 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 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例分析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考察时段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A 地区比上海纬度高,因而能够见到太阳的时间长;另一方面, A 地区位置靠西,地 13、,夜渐长。 (3)不合理。 A 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正北方向,例如图中 8 月 15 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 所以该图不合理。 (理由表达完整并举例合理即可得分)创新导向题命题角度一地球公转特征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对接 2015重庆文综卷,3)2016 年 2 月 8 日为中国农历猴年春节。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 12 题。 1图中表示该日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A B C D2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在北半球、向北移 B在北半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