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论正确的是()在,一定没有 +在 ,一定没有 +在 ,可能有 一定没有 新海量高中、在,可能有 一定没有 将 2.3 g 2.7 g 时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为 500 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操作中用到的全部玻璃仪器有: 烧杯、胶头滴管和 500 a+和 个数之比一定为 11 )H)3S 2和 e 2无水 (H)2 B.C.D.a( 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 H)2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 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选择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52 分)13.(14 分) 某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 6、各式各样的复合钢管材料,一般的钢铁是(填组成成分的元素符号) 合金,其硬度比纯铁(填“大”或“小”)。 (3)激光材料。 我国是激光技术先进的国家,红宝石(最早用于生产激光的材料,它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请用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 (4)纳米材料。 胶体是一种物质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分散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大约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16.(12 分) 向 成的 g 混合物中加入 120 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72 2(标准状况下 ),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 液,溶液不呈血红色。 试求:(1)原混合物中 质量。 (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析 :生产 8、铁粉与氧气反应,C 选项正确。 析 :不反应 ,实验方案和现象均错;检验的是 性质无关。 析:因为 H)2 转化为 H)3 时的颜色变化可掩盖其他白色沉淀 ,故溶液中可能含有 D 正确。 1D解析:n(1 n(1 先发生 22,生成 n(1 n(H 2)=05 后再发生反应 2生成 n(=1 n(H 2)=15 成氢气的总物质的量为 2 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 4 后溶液为 液。 A 选项没有指明状态 ,B 选项没有提供玻璃棒,C 选项 水解,所以 选项正确。 析:在提供的物质转化关系中,中 S 在 的燃烧产物应为 错;中液在加热时会促进 水解:+3e(+3终得不到无水实现这个过程,需将 液在 氛围中加 9、热蒸干,才能得到无水 错。 解析:偏铝酸钠溶液与 H)2 溶液混合不产生沉淀,排除 D;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沉淀到最高点后氢氧化钡再与铵根离子反应,H) 3 不会马上溶解,排除 A;加入 3 氧化钡,对应 2 ,产生的沉淀为 4 不是直线上升至 5 除B;根据图像中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钡的关系,只能是硫酸铝,故选 C。 1)+2H+ )除 体 (4)打开弹簧夹 2,关闭弹簧夹 1,D 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2O )碳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4,但碳原子比硅原子电子层数少,碳的原子半径小于硅,得电子的能力比硅强,故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最新海量高中、1)+4l +2)中的不溶物 (操作 中会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 ,最后所得 将含有l 2两性氧化物,能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碱性氧化物,溶于盐酸而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为酸性氧化物 ,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溶于盐酸。 解答此题,关键要抓住这些氧化物性质的差异,形成分离、除杂质的思路。 1)+2C 2O,2或2O 2(2) 大(3)H+ 23l 2H。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