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净物 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水玻璃、有色玻璃和果冻都是胶体汽油属于混合物,而液氯、醋酸均属于纯净物豆浆是胶体。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B.C. D.)X Y 元素 主族元素 短周期元素B 氢氧化铁 胶体 分散系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最新海量高中、液逐滴加入到 液中可制备 H)3 碱、碳酸钙、)8.5 g 于 1 L 可得 1 于 1 L 可得 1 5.0 g 胆矾溶于水后配成 100 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8 g 于水,配成 1 L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1 )指空气中直径径为 m=10-6 m)以在一定条件下 3、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列说法比较规范的是()g 硫酸的摩尔数为 1 2 g2质量分数为 )5 H 3标准状况下 4 9 2 B.C. D.1 下列物质中,与 3 2O 含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A.3 子C.1 3 、B、C 三种化合物 ,各取 40 g 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到 18.0 g B、49.0 g C、还有 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6。 现将 22.0 g A 和 11.0 g B 反应,能生成 D 的物质的量为( ) 液时,用干燥的烧杯称量 体,量筒量取浓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浓硫酸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49%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钠 ,则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均 4、不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52 分)13.(13 分) 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 (酸、碱、盐均为溶液)。 第组 第组 第组甲 e 乙 22g 1)第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 ,这种物质是。 (2)不能跟第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但能与第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的是第 组物质中的,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14.(14 分) 碱式碳酸铝镁Mg H)c(d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 (2)H)c(d a、b、c、d 的代数关系式为。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取 g 样品与 7、度线,加盖摇匀。 试将以上操作排出先后顺序。 (4)某学生实际配制 液的浓度为 48 因可能是。 )在下列配制 5 液过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是(填序号)。 16.(12 分) 向 100 .5 硫酸中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滤去多余 ,滤液在 t 下恒温蒸发,当滤液质量为 72.0 g 时开始析出 体,当析出晶体 12.3 g 时,剩下滤液 48.0 g。 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请写出计算过程);(2)开始析出 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的 x=。 析 :石灰石不能作干燥剂;氨不属于弱电解质;一氧化碳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析 :本实验需要量取液体,所以需要量筒,。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的打扮,可以看出云南妇女的活泼开朗与充满活力写打千表现出她们的的自由洒脱。 作用是以人衬景,体现场面的热烈与欢乐。 唱歌人到处都有歌声到处都有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云南人是怎么对歌的。 《刘三姐》 我们再来看着那些赶马女孩子,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 悦耳好听的山歌 作者这一段中有没有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 更多笔墨是写了什么。 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都有哪些景色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找出相关的语句
3、目的不是特定的景区、景点,甚至排斥传统的以卖门票为特征的景区、景点观光方式。 (1)分析无景点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 (2)简述发展无景点旅游的意义。 答案(1)旅游景区人满为患;景点门票价格过高;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旅游方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2)有利于纠正旅游业开发的过度商业化倾向;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等。 3(2016课标区高考信息卷)据报道
2、尔电子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除以反应中混合物得失电子的总数。 二、摩尔电子质量法的应用 判断混合物的组成例 某合金 15g,在足量氯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合金的组成可能是()A. l B. l C. g D. 此反应中 g、u、2、9、32 、合金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15 ,由中间、C 两项正确。 例 由 g、e 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 12g,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
“君子 ”,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能力提高 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 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
2、溶液和 2 的二元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c()c (H+), 浓度均为 0.1 H 3合溶液中:c(c(c(c(H+)A. B.C. D.水;0.1 液;混合溶液: .1 混合溶液: 2O 的浓度均为 0.1 种溶液中c(N )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4A. B.C. D.)c()=c(c(c(时,2 的 液与 2 的氨水:c (c(N )+ 的 0.1 液中
师:这样的伊人让我们遐想翩翩,怎么能不让我们的主人公为之痴迷呢。 我来读一下,大家再感受一下诗人的如痴如迷。 配 乐 师:古人说情动于中才能发之于外,你在哪些字眼中感受到诗人的如痴如醉的追寻。 生:道阻且长,道阻且„„中看出,道路这么艰难还要追寻。 师:很好,你也读一下这四句。 其他同学呢 师:在水一方,在水之湄,永远都坚持着,虽然相隔很远。 师:的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就是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