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探密系列精华讲义(9)极限法(Word版,含答案解析)内容摘要:
4、所以又应小于极大值。 至于第(3)问,应从两平衡体系的相互关系去分析,即两体系温度始终相同。 解析:(1)已知左侧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12.0 此右侧达到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应为12.0 x = 则右侧起始时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13。 反应在起始时必须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才能使物质的量变成12定通过两种方法求解。 方法一:假定加入的x D 余( x/2) x)( x/2) + (+ x) = 解得 x = 则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 的最大取值应小于 7。 方法二:设达平衡时始时: x 以达平衡时右侧反应需满足:(2)因为这两种情况是在两个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所以 A 的物质 5、的量也不同。 总结:压强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在众多的可逆反应分析中经常出现,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既要分析平衡状态,又要分析相互影响,有时还要考虑极限值问题。 例 4 := 5 和 3 的两种盐酸,以等体积混合溶液的 ( )A 2 B C 4 D 8方法:根据端值及平均值分析。 解析:根据平均值原则,端值一平均值端值二,不可能为 A,D,而 对 c(H+)取负对数后得到的值,不是简单地将 加求算术平均数,所以不可能是 C。 以此答案只能为 B。 总结:此题也可根据两强酸等体积混合后巧用 = + 得结果。 例 5 :取 3.5 g 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 7、 B。 总结:该题利用化学平衡部分的三态进行分析计算也可获得答案,但耗时较多。 例 7 :取 5.4 g 由碱金属( R)及其氧化物(R 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水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 8 g 无水晶体。 通过计算判断此金属为哪一种碱金属。 方法:此题只需用极值法确定 R 的原子量的取值范围,再对照碱金属的原子量即可判断 析:题中的反应有:2R + 2 2 R 2O + 2设 5.4 g 全部是金属 R,R 的原子量为 x,则 R 的摩尔质量为 x g / x = 8 /(x +17) , x = .4 g 全部是 R 的原子量为 y。 则 R 的摩尔质量为 y g / 2 2y + 9、后完全反应,所得气体恰好能使 b 全转化为盐,则 a,b 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列的( )。 Ab = a/ Bb a/ Cb a/ Dba/气体恰好能使 b 全转化为盐” 是该题的关键之处。 “气体恰好”是指能与 应的气体能完全与之反应并转化为盐,而不是气体无剩余(可能剩余 以此可用极限法去分析,即 最小值为 a L 全为 最大值为 a L 全为 析:若 a L 全为 ,耗碱量为 0,若 a L 全为 耗碱量最大,此时 b = a/因此对二者的混合气体而言,耗碱量应介于 0 a/间,故 a,b 关系不可能的只有 C。 总结:此题在分析时,不仅要考虑极限值,还要考虑题中关键字词。 例 10 :某混合物 11、:100100 = 50)总结:对于三种物质,两种数据,如通过列方程求解,因缺少数据而无法求得结果。 此时必须要考虑极限问题,通过分析极限情况而获得正确结果。 例 11 :800时将 1 O 和 1 2O(蒸气)通入 2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 g) g)+H 2(g),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 0.3 ,此时再向容器内通入 1 蒸气,并保持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时 质的量可能为( )A0.9 B0.6 C D1.2 过找出新平衡时 质的量的范围,再进行估算即可。 解析:由于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因此再向容器内通入 1 蒸气时,物质的量应大于 不可能完全转化为 以 1 间,故选 A。 总结:此类试题如果通过计算,则必须要懂得化学平衡常数,而在此条件下,想通过计算获得结果根本不可能,以此只能。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探密系列精华讲义(9)极限法(Word版,含答案解析)
相关推荐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 嘹 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 有那么多的事物。 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 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
2、特殊的值即极大值和极小值,根据极大值和极小值来确定问题的所在范围。 例 1:己知相对原子质量: a 为 23;K 为 39; 85。 今有某碱金属 R 及其氧化物 混合物 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干燥,得 16g 固体。 试经计算确定是哪一种金属。 解:设 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假设混合物全是碱金属,则有2R + 2= 2 M 2( M+17) 16g 解得: M=有+ =
2、“物料” ,就是物质。 从物质的形态而言,有宏观意义上的物质,又有微观意义上的粒子。 当谈到“物料”守恒时,对宏观物质而言,主要是质量守恒;对微观粒子而言,则主要是与物质的量挂钩的元素守恒。 (一)质量守恒在此探讨的质量守恒,已不再是狭义的质量守恒定律,它涵盖了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中的有关守恒关系。 往在化学变化前后存在某一方面的守恒因素,利 用 这 些 因 素可 省 时 省 力。 例 1
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 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 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 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 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
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欢迎杨佳鑫、安百琪同学为我们介绍。 大家好。 对于鲤鱼跳龙门这个成语,我 们先来认识其中的龙门。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 65公里处,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 100米宽的狭窄的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就会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3、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 并收集到 224体(标准状况)。 求此 末的质量。 解析:由题意可知,末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硫酸过量。 引起铁棒质量变化时涉及到下列两个反应: + = + + = + 反应使铁棒质量减少,第 个反应使铁棒质量增加, + = + 1 56g - 物质的量为 x, 物质的量也为 x, + = + 8 X= 0g/、将 由 e 组成的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