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内容摘要:

2、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2(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7)王安石一派新官僚,如吕惠卿、章悖、蔡确都因推行新政得到高位。 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文官的选用 B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C宋神宗支持新政D老百姓拥护变法3(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6)孝文帝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这表明孝文帝()A据守黄河流域B执意改变风俗习惯C治理中原地区D决心迁都洛阳4(2016四川凉山一模31)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预示着后 3、面会有更加猛烈的风潮”。 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准确的是()A戊戌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B戊戌变法促成了革命思潮的萌发C戊戌变法使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资产阶级的普遍质疑D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二、非选择题1(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2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 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 5、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 年)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 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 1072 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 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 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 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 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王安石,两次任宰相, 6、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 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 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 ”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 1944 年,美国华莱士说青苗法对 1929 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扭转有参考价值。 百家讲坛资源网: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4 分)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4 分)(2)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5 分)。 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恰当的说法应是。 (2 分)3(2016四川宜宾一模45)(15 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7、材料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 ,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 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 ,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贫富无定势”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 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 ,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 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 “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 8、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9 分)4(2016四川南充一模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后赵国的羯族人石勒,认识到羯族力量有限,他重用“博涉经史”的汉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下令胡人不得凌辱汉人,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 他不识字,却喜欢听人讲经、诵读史书,虽在戎马倥偬之中,也不稍懈怠。 他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用儒家经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建立秀才、孝 10、三斤,帛一匹。 ”“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 ”(即“侍丁”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 ,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权留养亲”制度。 )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 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 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 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 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 ”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 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 11、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 60 岁以上。 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 、 “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6 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9 分)6(2016四川绵阳二模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治理天山南路地区(及“回疆”)的政令、条规由理藩院负责汇编成回疆则例 ,共八卷,涉及行政、司法、经济 12、等法律条规。 内容丰富,意义重大。 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天山南路地区的政治制度,确立了清朝对天山南路地区的管辖。 以伯克制度为例, 回疆则例对伯克设置、执掌、任免、待遇、年班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权力掌握在清朝手中,对伯克官员的升迁、任免由清朝各级官衙负责。 对于归顺较早、平叛有功的哈密、吐鲁番等地维吾尔贵族,清朝封以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实行札萨克制度, 回疆则例对于维吾尔贵族爵位的承袭、待遇等规定甚细。 回疆则例还体现了清政府对回疆实行政教分离,严禁宗教干政的原则,规定了慎选阿訇,禁止莫洛回子念黑经等内容。 王东平论题: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回疆则例的基本特点。 (8 分)(2)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回疆则例颁行的意义。 (7 分)7(2016四川凉山一模44)(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府兵制形成于西魏、北周之际。 在形成初期,府兵制并不和均田制结合在一起,府兵不从事耕作,府兵的兵籍和编户齐民的民籍是分开管理的。 北周武帝时,为了扩充兵源,征募大量均田农民充当府兵,府兵制开始和均田制结合起来。 隋文帝时期,规定军户编入民户,兵民共籍,府兵制和均田制进一步结合。 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成为一种窝兵于民的兵役制度。 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最新海量高 15、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有利于军队的训练、调遣,使军队更加专业化。 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募兵也逐渐成为了将领的私人军队。 边镇的节度使更掌握了驻地的民政、财赋、刑法权力,逐渐脱离中央,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便是如此发展而来。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两种兵制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之处。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兵制改革。 (9 分)8(2016四川自贡一模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 ,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缓急 16、,立定期限办理,设置文簿登记存照,依限办完注销。 又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六科(六部的监察机关)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一本送内阁查考。 若地方抚(巡抚)、按(巡按)行事迟延,则部院纠举;部院注销文册有弊,则六科纠举;六科奏报不实,则内阁纠举。 明朝本有考核成宪,但念旧因循,虚应故事,已成空文。 张居正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考成法实施以后,法必遵行,言必有效,一时大小官员皆不敢玩忽职守,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往昔因循苟且之风为之一变,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摘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吏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张居正吏治改革。 (9 分)9(2016四川眉山、广安、遂宁一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