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内容摘要:

2、义原则和人民公社原则2(2016四川内江高一上学期期末9)1950 年 6 月 28 日,经蒋介石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但不影响国民党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之立场。 他特意在声明中表示:“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一部分” , “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 毛泽东看到叶公超这个声明后说, “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 这表明毛泽东()A支持蒋介石当总统 B称赞蒋介石一个中国的立场C同意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 D认为新中国的建设急需一个安定的环境3(2016四川德阳高一上学期期末16)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 “为大计,方针活,制度,存国。 九年,香港归,九年,澳 3、门回”。 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A两、一、七、九 B一、两、五、七 C两、两、七、八 D一、五、七、两4(2016四川德阳高一上学期期末15)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 “它”是指()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临时约法5(2016四川眉山高一上学期期中12)有人说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 、 “人民是统治者” 、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 “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政治协商制度6(2016四川资阳一 5、(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 “法”也就跟着改变。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 6、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提出必须加强法制的原因。 (8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重要讲话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 (4 分)2(2016四川内江高一上学期期末26)(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公杀武庚,灭奄国,开始大封建。 据说,周公姬诵建立七十一国,其中兄弟十五人,同姓四十人,周子孙不是发狂生病,都有封做诸侯的权利。 (秦朝)从李斯议,改封建诸侯为郡县。 全国分 36 郡,郡各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 郡县制确比诸侯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 7、变的定制。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的制度,(4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朝这一制度。 (4分)材料二从 1860 年到 1894 年,慈禧当政中,国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折。 也就是 1884 年有个中法战争,中国是不败而败,打胜了却签约。 这三十四年在中国历史上叫做同光中兴,就是同治争光绪年间的中兴大业。 湖南的曾国藩,安徽的李鸿章都是中兴大臣。 这三十四年,就是中国在传统的、纯粹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一个具有工业基础,拥有现代军事,一个接近现代的国家。 原来的中国是没有工业的,但是这些年当中,构建起了初步的工业基础,而且是重工业的基础。 这是了不得的贡献。 摘编自马勇著甲午 8、战争十二讲(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光中兴的原因和表现,(4 分)并结合国内外背景简要评价同光中兴。 (4 分)材料三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务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派人参加中央政府。 1979 年 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摘自岳麓版高中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一(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领导人重视台湾问题。 (2 分)后来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 (2 分)这一构想取得了什么成效。 (2 分)3(2016四川眉山 10、与妥协材料三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 因此可以说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 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学派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基本主张。 (4 分)(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4 分)并结合美国 1787年宪法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 11、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 (6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8 分)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原因:“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由于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现在的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发展社会主义国家。 (8 分,正确 回答点就给 8 分。 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2)任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分) 关系: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13、发达国家,中国 这一成就还 相差甚远。 (4 分,各 2 分。 每点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 (3)原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领土。 (2 分。 言之有理即可) 构想:一国两制。 (2 分) 成效: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 分)3.(1)学派:法家。 (2 分)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适时改革,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 (两点 2 分) (2)依据:宪法创立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而谈判妥协修正。 (各 2 分共 4 分) 表现:通过确定联邦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不同的选举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 (各 2 分共 6 分) (3)成立前后:1949 年 9 月,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时期:逐步构建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 (各 2 分共 8 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