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内容摘要:
2、是学校 D主张学校是培养公民的重要机构2(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9)苟子日:凡兼人(让人服从)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这表明荀子()A主张以德服人 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提倡法制 D主张兼爱,非攻3(2016四川眉山高二上学期期末24)儒学以诗 、 书 、 礼 、 乐 、 易 、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后被称为“六经”。 政府表彰“六经” ,开始提升儒学地位可能出现于()A春秋 B战国C秦朝 D汉朝4(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8)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 3、理对立了起来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5(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4)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 “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6(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2)著名哲学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 “孔子释礼为仁 ,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人的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 5、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C墨子 D韩非子8(2016四川宜宾一模26)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 ;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 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中外思想冲突不断C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佛教的影响力较大9(2016四川南充一模29)有人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A开创代议制民主 6、的“制度化蓝图” B民本思想脱离“儒家思想理路”C对黄氏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D君臣平等的思想具有“新见”10(2016四川南充一模24)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当权者热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 这表明()A民本思想得到践行 B无为而治广受推崇C以法治国成为共识 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11(2016四川资阳二模26)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 “其行在孝悌忠信” , “其职在洒扫应对” , “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 , “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 ”“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 ”这折射出顾炎武()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 7、证辨伪 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12(2016四川绵阳二模27)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 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13(2016四川凉山一模24)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 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 D经世致用14(2016四川眉山、广安、遂宁一模25)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 8、改动,例如, “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 , “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 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 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15(2016四川眉山、广安、遂宁一模24)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16(2016四川达州一模2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水浒传 、 红 10、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19(2016四川德阳一模2)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A “民贵君轻”说 B “五德始终”说C “知行合一”论 D “天人感应”说20(2016四川成都一模28)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 ”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 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 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21(2016四川成都一模25)我国古 11、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 ,列出了165 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龙未央等。 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元朝22(2016四川乐山一模26)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23(2016四川高三名校联盟测试一27)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反而足以召乱。 其言辞激烈,锋芒毕露,毫不 13、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26(2016四川绵阳一模2)“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 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27(2016四川绵阳一模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丘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14、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二、非选择题1(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26)(2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刘彻(汉武帝)以前,儒学虽立博士,却并不重视。 当时著名儒生,有的兼阴阳五行(如贾谊),有的兼黄老刑名(如晁错),没有纯粹的儒学。 刘彻初年,罢斥诸子百家,独尊儒学。 这是因为统治者喜欢阴阳五行家的运命论,又喜欢黄老刑名家的专制术,同时更喜欢儒家的三纲五常伦说。 原来的儒家,没有充分发挥前面那两种学说,等到贾谊、晁错,居然会融会贯通起来,适合朝廷的需要。 因此,刘彻很慷慨地提高儒学独尊的地位。 被称为汉朝唯一大儒的董仲舒,尽量发挥这些学说,而且归纳到春秋公羊传一部书里面,使儒家独尊的地位愈加巩固,议政断狱, 公羊传都能够对付。 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