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1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内容摘要:
2、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 ,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由此可见通商口岸( )学者认为:“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 早在 1869 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 ”材料不能说明(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4、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D一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6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主要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的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产生发展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7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 6、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9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 “分洋商之利” ,获利颇丰。 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 ”由此可见,李鸿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D提倡“实业救国”10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 ,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11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187518 8、的爆发极大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1893 到 1920 年,中国手工制品出口量逐年减少A B C D13下表反映了 19181920 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19185 19194 70891 3925119195 19204 34177 138906增 减 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14下表所示趋势主要体现出( )中国 19301936 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单位:100 万元年份 银币 铜币 纸币 银行存款 总货币1930 2200 271 289 275 995 703 3 10、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171934 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 ,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C表明其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18阅读下表 1936 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B.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19对下表所示信息。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1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相关推荐
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然后依次讨 论与交流 : 针对该试验提出如下问题: ① 描述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分布和形态。 ② 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 ? ③ 描述观 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和形态。 ( 2)总结: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 可以看到被詹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
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 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⑴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_____。 ⑵“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2、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 2005年德国把这个信条刻在德国政府大楼上,以纪念爱因斯坦逝世 50 周年。 这说明()A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B相对论得到了美德两国的认可C爱因斯坦崇尚民主、自由和科学D德国政府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二、非选择题1(2016四川资阳二模4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邓演达(1895 年 3 月 1 日1931 年 11 月 29 日)
提示。 〖 提示 〗 ,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如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 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识便不能发展。 型的过程 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始终引导人们不断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使人类一步步接近生物膜结构的真相。 例如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 同时代更多科学家的实验观察和材料的选择及勤奋的工作,也是他不迷信权威的结果。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则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的素材。 学 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启示。 例如,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
1、训练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训练卷】训练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山西太原二模)孔子曾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古罗马普卢塔克的名言:“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由此可见,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都强调 ()A. 崇德尚群 B. 济世爱民 C. 诚实守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