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提优导学案课后训练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DF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1、训练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训练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甘肃一模)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A. 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B. 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C. 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D. 认为中国必须推行政治改革2(2015河南洛阳一模)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 2、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 这表明他()A. 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 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 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 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3(2015河南郑州一模)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 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A.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B. “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C.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 3、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4(2015湖南株洲一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 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 ”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 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B. 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C. 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D. 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5(2015陕西宝鸡一模)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 4、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 “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6(2015湖南永州二模)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 ”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 这表明李鸿章()A.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 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C. 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 D. 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7(2014陕西一模)梁启超说: 5、“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 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 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 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这反映了()A. 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 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 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 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潮流8(2015河南洛阳一模)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民国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 这表明当时()A. 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 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9(201 6、5湖南永州一模)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这主要是因为()A. 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B. 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 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D. 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0(2015江西南昌考前适应性考试)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 济 87 19./财政/商务2%总论 19 . 希望得到列强支持 B. 向国人介绍西学 C. 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D. 为变法制造舆论11(2015河南郑州一模)孙中山提倡:“ 7、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 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 ”该文“社会主义”意为()A. 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B. 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C. 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D. 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12(2015陕西西安联考)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A.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 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C. 体现了中 8、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D. 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二、 解答题(本大题共2题,共52分)13(2014辽宁大连二模)(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诸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向中国知识分子系统地介绍了西学的精华,即其所说的西学“命脉所在” 他参照斯宾塞的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即要求禁绝缠足和鸦片,主张变重文轻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价值观)、“开民智”(即废除八股、提倡西学。 是“三民”中最急的问题)、“新民德”(即要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来 9、代替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是“三民”中最难的)的救国自强三要政。 摘编自田海林主编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严复的政治思想材料二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 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乎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 梁启超新民丛报发刊词材料三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 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为自由而争端者不出四端:政治之自由,宗教之自由,民族之自由,生计之自由。 而此四者,中国无有其一也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 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 10、以维持者也。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三民”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 (10分)(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梁启超对严复的“三民”思想有何发展?(10分)(3) 结合史实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践行上述思想的。 (8分)14(2015湖北宜昌一模改编)(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江南制造总局申报轮船招商局发昌机上海强学会器厂时务报青年杂志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 11、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训练卷答案】训练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题干表述的是当时的士人诗书精通,但不懂庶务,故不会很好处理政务,从中可以得出是当时中国只重书本不重实用的教育体制导致的,项不符合题中“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选C。 2D【解析】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信息不符,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的信息说明强调的是法制,嵩焘提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选D。 3A【解析】由题干可以判断出都是自然科学方面以及语言应用方面, 12、因此可以判定其属于洋务派所创办的学校。 兵的重要性,属于洋务运动的特征,项强调发展经济,属于早期维新派,项对中西方的探讨已经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已经超越了洋务运动的范畴,项已经认识到了西方人权的先进性,属于新文化运动,选A。 4C【解析】材料最后强调“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可知其主张大同社会。 实现人人平等材料体现不明确,料只是讲合约婚姻导致无家,料主张通过合约婚姻导致无家,从而实现大同,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与材料没有联系,选C。 5C【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军事,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1895年不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但是都固守传统中国文化制度,时间上也不符,民 13、权体现了作者主张学习西方从制度上改造中国,这明显说明了对传统的挑战,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但未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选C。 6C【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主张“中体西用”,不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有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据题干,李鸿章对康有为佩服,并且寄意于他,只能说明他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料没有提到李鸿章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反映他意识到民主潮流,选C。 7A【解析】题干反映世界地图在当时的中国还比较稀少,国人也较少了解,说明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项“广泛传播”与题干材料和史实不符,项“群众运动相结合”说法无法从题干中 14、体现,干材料反映国人对西学的了解甚少,选A。 8C【解析】“女子攻读互助团”等组织的出现,并不能说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料中提及的妇女组织变化,并不能代表国人民族意识觉醒,料中“先进青年女子攻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的信息说明妇女开始走向社会,冲击传统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说法过于绝对,选C。 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题干可见毛泽东对陈独秀、李大钊的褒扬,“思想界的明星”“我真正的老师”这是从陈、李二人对毛泽东本人在思想上的引领而言,尤其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项没有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排除;C、排除。 故选B。 10D【解析】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无法说明希望得到列强支持,国人介绍西学不是主要目的,料没有体现揭露列强瓜分阴谋的信息,时务报是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阵地,而从文章类别上看,“列强在中国”占了主要部分,目的是警醒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更好宣传变法思想,故1C【解析】题干强调解决民生问题,属于民生主义,A、项正确;孙中山并没有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借鉴社会主义,选C。 12C【解析】从材料的内容看出,毛泽东重视两个方面的斗争,一个是民众运动,一个是武装斗争,且是走向农村,即“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高考历史二轮提优导学案课后训练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DF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