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2017版188套重组优化复习(7)生物与环境(含答案)内容摘要:

3、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 4.(2015课标卷,31)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00 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丙 5、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tN 约为 120 000 个8.(2015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9.(2015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 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 10 m10 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 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 7、为 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14.(2013山东卷,26) 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样方面积/m 2 1 1 1 1 1 1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1) 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 根据上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只/m 2。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下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 9、第二次捕获 200 只,其中发现 6 只带有标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000 只/2016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动物种群自然状态下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分为随机分散利用领域和集群共同利用领域两大类,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2016河南郑州二模) 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进而影响种群数量6. (2015天门期末 )如图是某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点之前呈 “J”型增长,C 点之后呈“S”时该种群的个体数达到其生活环境的 K 值7.(2016安徽省合肥八中月考)为了研究杀虫灯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