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配套讲义 10-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含答案)内容摘要:

3、(1)_生态系统的动力。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 (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4记牢信息传递的“3”大功能(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保持生物种群的_。 (3)调节生物的_。 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相关判断1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 大纲全国, 3C)()(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013 四川, 6B)()(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012安徽,30(3)改编)(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4、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 海南, 21C)()(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 海南,20B)()(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 10%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2014江苏,10C)()(7)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2014 江苏, 10A)()(8)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014 江苏, 10D)()(9)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 江苏, 11B)()(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2011 海南, 21 6、境能力强(2010北京, 5D)()(17)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 改编)()(18)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 福建, 2C)()(19)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2010大纲全国, 5C)()(20)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009 福建,2D)()(21)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2015 江苏, 9C)()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 8、错误的是()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C甲、乙、丙、丁 4 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由于丁种群在 4 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4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鱼 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三判”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 10、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D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下一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物质循环中 4 种成分的判断技巧 (如图) (1)看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 (2)确定生产者:两者中有 3 个“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如 D。 (3)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 3 个“指入”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如 C。 (4)最后根据 ,确定 A 为消费者, B 为分解者。 题组四突破难 12、A900 克 B500 克 C 200 克 D600 克9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 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 10 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 _。 10已知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 生物同化的总能量为 a,其中 A 生物直接供给 C 生物的比例为 x,则按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 A 生物的总能量(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_。 计算时注意当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时,由高 营养级向低营 养级逐级递推。 当限制能量分配比例时,假设出低营养级的需求量,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逐 级递推。 同时要注意分配比例。 角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