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下201数据的代表4课时全内容摘要:
业布置 课后反思 60 10 5 噪音 /分贝 80 70 50 40 15 20 6 12 18 4 频数 10 90 165 10 5 身高( cm) 185 175 155 145 15 20 6 10 20 4 人数(人) 课 题 中位数和众数(第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来 认识中位 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 数和中位数 过程与方法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 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重点 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难点 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的定义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本人很同意这种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 学们研 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 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 成员 —— 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二 新课教学 例习题的分析 教材 P144 例 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 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 现共有 12 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 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材 P145 例 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 23. 5 号鞋的频 数最大,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 出。 随堂练习 1 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 15 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 15 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1800、 5 250、 250、 2 250、 2 2 150、 2 150、1 1 2 150 求这 15 个销售员该月 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 320件,你认为合理吗。 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某商店 4 月份出售 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1 匹 2 匹 3 月 12 台 20 台 8 台 4 台 4 月 16 台 30 台 14 台 8 台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 6 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答案: 1. ( 1) 21。新人教版八年下201数据的代表4课时全
相关推荐
⑴ 22 23 abba ⑵ 313 ab ⑶ 33222 32 nmnm )0(1 aaa nn 即 na ( a≠ 0)是 na 的倒数 计算: ⑴ 36 ⑵ 3426 10102 167。 分式方程 自主合作学习 【学 习过程】 一、 独立看书 26~ 28页 二、 独立完成下列预习作业:
_;它们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 ______.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m, 2)和( 2, 3)则 m 的值为 . 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是什么函数 ? 1)当路程 s 一定时,时间 t 与速度 v 的函数关系 2)当矩形面积 S一定时,长 a 与宽 b 的函数关系 3)当三角形面积 S 一定时,三角形的底边 y 与高 x的函数关系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P(3,1)
,中位数,众数。 都可以成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那么什么是,中位数,众数呢。 (看课本,自己找找) 1。 中位数:我们将一组数据大大到小排列,(或 排列 )。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数,则处于中间位置上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 数。 :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数,则中间两个数的 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数就是这组数据的 数。 如果一组数据中有几个数据的频数是一样的
________. : 将一个钉子钉在你找出的重心处 ,把细绳系在钉子上 ,将它们吊起 ,看看此时这些物体能否保持平衡. 探究三: . ,记下铅垂线的“痕迹”. ( 2)的活动找到两条铅垂线的交点 (记为 O). 思考: ( 2)的活动,看看第三条铅垂线经过 点 O吗 ? (D、 E、 F)分别在对边的什么位置 ? O是三角形木板的重心吗 ?用适当的方法检验一下 ! 结论 :
: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证明: 表达式: 4. 概括 矩形的判定方法 : 定义: 表达式: 判定 1: 表达式: 判定 2: 表达式: AB CD 【课堂活动】 活动1 . 预习反馈 活动2 . 典型例题 例 1 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正确 的是 ( 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2)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4)有三个角都相
AB= 10cm, AD= 8cm,AC⊥ BC,求 BC、 CD、 AC、 OA的长以及 ABCD 的面积. (一)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一、 教学目标: 1.在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理解并 掌握 用 、角,对角线来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 方法 . 2. 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方法 和性质来 问题. 3. 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重点、难点 3.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