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作文讲义八学习2015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妙” ,是智慧的归宿点,它迥然不同于普通、平常、一般,而占据了智力的高点。 “活” ,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 ,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写 2015 年江苏高考作文,不需要对“智慧”的内容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其中一点即可。 【学习体悟】一、古人的事例能不能用。 全文只写一个名人的写法可不可以。 很多专家都指出,考场作文里古代名人的事例泛滥,这种做法不好,不接地气,不利于取得好的分数。 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是不是就要得出结论:考场作文不宜用古人为事例。 专家又指出,考场作文,全文只写一个名人,这种 4、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 “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 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 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 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 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 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 ”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 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 ” 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 “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 ”我俯下身子。 “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 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 有人曾问我带着 6、,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1、感悟从这篇 2015 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中可以看到,以古人为材料,可以得高分;只写一个名人,也可以得高分。 由此可以体悟,不管哪一种写法,只要运用它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都会得到肯定。 文章有高下,而写法本身不一定有高下。 如果自身擅长运用古人的事例为作文材料,或者擅长全文夹叙夹议只写一个名人,那么在平时就应该多加演练,在考场上尽力发挥自己所长,反之,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这种心态不利于写出漂亮的作文。 当然,如果自己并不适合运用某种写法而偏要去用,往往拿不到自己满意的作文分数。 2、练习(1 )准备五个名人的事迹,每次作文只用其中一个。 (2 ) 阅读下面文字,选取角度,自拟题目, 7、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阵风过,峰顶的小草俯身看到了涧底的松树,小草对松树说:“即使你吸尽了大山的乳汁也不可能达到我的高度。 ” 松树笑而不语。 又一阵风过,松涛阵阵,天高云淡。 【参考答案】涧底的精彩尽管阴暗潮湿,缺少阳光,涧底的松树从不羡慕那峰顶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小草。 虽然没有一览群小的高度,但松树用阵阵松涛,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树犹如此,人当若何。 人与人的区别,就跟这自然界的万千植物一样,有的是娇嫩的花朵,有的是黯淡的杂草;有的是高耸的大树,有的是低矮的灌木;有的是价值万金的科技园苹果,有的是无人问津的道旁苦李;有的寂寞开在驿外断桥边,有的得幸长于御花园的温室暖房 9、的精彩。 也许有人会说,成功不就是精彩吗。 而我要说,精彩绝不仅仅是成功。 想要获得成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实际情况,设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用个性诠释属于自己的精彩,而不是用自己只有一次的人生去千篇一律地照着“别人家的孩子” 的程序去描红。 就像因风而起的柳絮不需要去模仿樱花的飘落,不言自雅的翠竹不需要填满了身躯去冒充黄花梨。 孔子乘着用至道做成的星槎,一生始终没有靠岸,不惜悬想去漂泊海上,只为使自己的思想能广为传播,让自己的理想能在俗世实现,叫圣王贤士共治的太平盛世降临华夏。 他被权臣的家奴呼喝过,被百年的世仇追杀过,被靡乱不堪的君王戏弄过,被亲密侍从的学生误解过,被田头渡口的隐士嘲讽 11、值的认同和实现。 从小草的角度,可以谈居高自傲,不尊重他人,缺少多元价值观。 也可以从环境对人或事物的影响、制约入手。 】二、模仿与抄袭的界限在哪里。 中学生写作文,模仿、借鉴、学习佳作,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人是天生会写文章的,要想写好文章,只有一步一步学习,所谓学习,免不了要拿优秀的文章作为自己的范本来参照。 不过,在考场上,作文被认定为抄袭时,得分是很低的。 2015 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据报道,两篇材料被搬用最多。 一篇是关于种水仙花的,讲的是要等花慢慢开放,生活也需要静待花开。 另一篇是关于妈妈煮粥,一碗清粥用小火慢慢炖,引发生活的智慧。 这两篇材料虽然都切合题意,但不少考生整段照抄,得分很低。 阅卷专家 12、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为了逮抄袭之作,作文阅卷专门成立复查组,对可疑之作上网搜原文。 如果对原文有所改动,最高不超过 56 分。 如果抄袭在 50%只能及格。 如果发现全文抄袭在 70%以上,得分不超过 20 分。 如果全文抄袭,得分在 8 分以下。 这篇种水仙花的作文,是邳州市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孙老师精心打磨的,他所辅导的学生有 20 多名的高考语文分数比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分数少了 40 分左右,这些学生在高考时都全文照搬了孙老师精心打磨的那篇文章,推测他们作文的分数都在 8 分以下。 高考,比的是考生的写作技能,如果在阅卷中发现这名考生并没有直接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而是在自己的答卷中展示了别人的写作 14、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 村中,要每家每户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 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 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 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 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 哪能呢。 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 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 “七十二,八十四。 阎王不请自己去。 ”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 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 16、不这么想。 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附录】水仙自有慧人栽似乎又快到了水仙花开花的季节,记忆中的水仙花开得极清淡,须状的根茎优雅的缠绕在光滑的鹅卵石底部,矜持地吸取花盆里清水。 我记得父亲是极喜爱这种淡雅的花的,每每初春时节,他总会在花市买上几块蒜状的水仙花茎,清洗好瓷白的花盆,细心地将花盆里的沙子、卵石摆放好,栽入水仙花。 等到水仙开花时,这一盆的优雅便能将心境渲染成远山远景一般辽阔。 母亲也很爱种花,只是她喜欢艳丽的花色,对于父亲淡雅的水仙花一直嗤之以鼻。 几杯清水便能伺候好的花,可见是有多么低俗,怎比得上她那精心侍弄的娇艳的花朵呢。 可父亲那专注的神情却吸引了母亲,让她也想尝试对这曾被她看轻的花的栽种。 同样的材料,母亲也弄来了一堆。 注水,撒沙,摆石,栽种,简单连贯的步骤,母亲就将一盆水仙花给拾掇好。 接下来,便是等待。 我常听父亲说,等待是一种修行,人生在世,难免诸多不如意,等待便是一味舒缓的良药。 两个星期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作文讲义八学习2015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2、章节文艺作品的词汇规范化 同义词 几个常用词的辨析 词类家族的奥秘 词以类聚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导入。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 观看 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出示 2011 至 2015 江苏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关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相关试题。 辨析考查方法的异同在考察内容上看,2014 年以前以单独考查成语运用为主
利用公式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步骤: ( 4) 探究三: 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成立 ① ( ) ( )bbaaC f x dx C f x dx;其中 C 为常数; ②设 ( ), ( )f x g x 可积,则 ( ) ( ) ( ) ( )b b ba a af x g x d x f x d x g x d x ; ③ ( ) ( )baabf x dx f x
2、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资源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
2、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 教学资源 小说意蕴探究教学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一、主题意蕴类探究主题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一)思想意蕴、情感意蕴探究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
2、的眼睛,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并不给定具体的作文题目,只是提供大致范围而已,而且往往要求在材料(话题 )提供的范围内“自拟标题” ,所以作文的第一个字就要慎重对待, “一题不慎,满盘皆输”的教训历年都有。 阅卷老师判卷首先看的是作文标题是否符合题意。 一个好的题目,往往是内容上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带动各个部件运转;同时也可以调动阅卷人的接受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相反
n 项和公式,可求得 S20= 180 解法二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a4+ a6= a3+ a7 即 a3+ a7=- 4 又 a3 a7=- 12,由韦达定理可知: a3, a7是方程 x2+ 4x- 12= 0的二根 解方程可得 x1=- 6, x2= 2∵ d> 0 ∴ {an}是递增数列 ∴ a3=- 6, a7=2 d = a = 2 a 10 S 1807 1 20 a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