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7 名句名篇默写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4、离天日” 、沿着山势“直走咸阳”的状况。 答案:(1)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3)覆压三百余里骊山北构而西折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 锦瑟一诗中,“_,_”两句诗使用比兴手法引出下文内容。 (2)屈原 离骚 中, “_,_”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人用“淫荡”等恶毒的词语诽谤诗人的行为。 (3)李白 行路难 (其一)中,“_,_”两句诗通过诗人不想进食等细节描写表现其不被朝廷重用、不能实现理想的悲痛之情。 答案:(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 7、_,_”。 答案:(1)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 醉翁亭记中,“_,_”两句从环境、情态两个方面描写了“游人去而禽鸟乐”的场景。 (2)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中,“_,_”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弹琵琶的手法和弹奏的曲目。 (3)在 赤壁赋 中,苏轼感觉自己“浩浩乎” “飘飘乎”的具体原因是作者与客在“水光接天”的环境下“_,_”的具体做法。 答案:(1)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 10、崇尚高尚的德行,最终遭到了贬谪。 答案:(1)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3)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人们回忆自己的先祖到桃花源的原因,从此“不复出焉”的两句是:“_,_。 ”(2)诗经 氓中, “_,_ ”两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抱歉的心情以及自己不能答应氓的婚事的具体原因。 (3)杜甫在 春望中,用“_,_”表现了诗人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因衰老增添了一层悲愁。 答案:(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高考语文一轮考点强化训练17 名句名篇默写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4、土顽强生长,是一种生命的美;_;_。 美,其实无处不在。 答案:(示例) 雄鹰划破长空奋力翱翔,是一种力量的美哲人弃掉执念勇敢探索,是一种智慧的美凡人献出爱心无私奉献,是一种人格的美7仿照前面的示例,另写两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宠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_,_;_,_。 答案:(示例) 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贪婪的出发点是盈落脚点却是亏8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
3、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
3、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 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 ,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④唯一性:映射中集合 A的任一元素在集合 B中的象是唯一的; ⑤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映射与 函数的关系: 一、 典型例题: 题型一:映射的概念 例 1:下列对应是否是从 A到 B的映射。 能否构成函数。 明确学习目标 研究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方向 典型例题剖析 师生互动探究 总结规律方法 课 前自主 预习 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 ⑴11:, xyxfRBRA ⑵
3、两边的护栏里。 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边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开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 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有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 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 ”男孩哭了。 他突然觉得
3、平远、高远、深远)。 在他看来, “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 “虚”的境地, “淡”的境地,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 这是哲学精神构成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 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 ,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 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