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 必修二 第3章基因的本质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和粗糙型 (R)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做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说明( )第一组:注射 R 型活菌实验小鼠 小鼠存活第二组:注射 S 型活菌实验小鼠小鼠死亡第三组:注射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实验小鼠小鼠存活第四组:注射 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实验小鼠 小鼠死亡A遗传物质B被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含有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的某种物质C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得到 S 型一种细菌D第四组实验中,活的 R 型菌有可能使死的 S 型菌复活3用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 9 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 64 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2P 和 35 3、S 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 蛋白质B子代噬菌体的 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C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 1/32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 时4艾弗里和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 S 型细菌的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型 蛋白质 R 型 R 型 荚膜多糖 R 型 R 型 型、S 型 R 型 处理) R 型A.不能证明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 S 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 S 型细菌的 转化因子D说明 主要的遗传物质5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该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 5、,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 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8(2016 年河北邯郸模拟)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S 型细菌的性状是由 定的在转化过程中,S 型细菌的 能进入了R 型细菌的体内A BC D9(2016 年吉林长春期中)如果用 3H、 15N、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 有被标记B子 7、原因是_ _。 两者成分的基本单位分别是_和_。 (3)制发生在图_过程之间,原料是_,由_提供。 (4)以 32P 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发生在图 _过程之间,如果在之前或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原因是_。 (5)以 35S 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原因是_。 (6)由_层磷脂分子构成,可包含_层磷脂分子。 (7)如果在一组实验中同时标记,能否证明 遗传物质。 为什么。 _。 12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步骤如下。 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 S 型细菌 8、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 为 S 型菌落 为 R 型菌落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 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 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S 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 转化因子)能使_ _。 从你现有的知识分析, “R 型细菌变成 S 型细菌”这一变异属于 _,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的 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_ 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 利用 10、是有遗传效应的 段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 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 段(“ ”代表磷酸基团) ,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 ”B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 U 应改为 T”C丙说:“至少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D丁说:“如果他画的是 链,则该图应是正确的”2(2014 年上海卷)在 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C 和 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 螺旋的整条模型()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B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