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 必修一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6.(2015 年云南腾冲一模)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 m、n 两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对物质 m、n 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物质 m 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生物膜对 n 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D物质通过生物膜方式的种类多于人工膜7(2016 年安徽阜阳月考)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 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 5、输D水分子与氯离子在运输过程中的耗能差异是两者跨膜运输重要区别之一9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3 天,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组别莉酸 结果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 度为 100 1 ,茉莉酸浓度为 103 1 ;“ ”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 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10用相同数量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 6、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情况下,72 小时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 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试验开始时的百分比)。 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离子 水稻 番茄K 105 86117 番茄相比,水稻对 要量大,对 需要量小23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选择题答题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二、非选择题11下列为以洋葱(2n16)为实验材料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所得到的三幅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1)三幅图中,能够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_ 图。 与丙图相比,甲图细胞不 9、则漏斗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将蔗糖水解成单糖,摩尔浓度增大,使得液面继续上升,后随着单糖逐渐进入烧杯,而使得漏斗内溶液浓度下降,液面下降,最终漏斗中加入的蔗糖酶,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 3B解析:细菌以乙醇或乙酸有机物为唯一碳源,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A 正确;碳源的浓度在 .0 1 时,乙醇比乙酸进入细菌的速度慢,浓度为 10 1时,乙醇比乙酸进入细菌的速度快,B 错误;浓度在 3 10 1 之间,乙酸运输速率受浓度影响小,可能受膜上的载体数量限制,C 正确;乙醇运输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可推测乙醇应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转运,D 正确。 4B解析:鱼鳔内蔗糖浓度高于烧杯的 10、蔗糖浓度,由于渗透作用使得进入鱼鳔内的水分子增加,从而使得烧杯内水分减少,浓度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由烧杯进入鱼鳔的水分子等于由鱼鳔进入烧杯的水分子时,两者达到动态平衡,表现为烧杯内蔗糖浓度保持不变。 5B解析:加酶前,漏斗内溶液浓度高于漏斗外,水分子向漏斗内部扩散得较多,漏斗液面上升;加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使液面继续上升,后随着单糖逐渐进入烧杯,漏斗内溶液浓度下降,液面下降。 6解析:第一周,完全培养液浓度较小,溶氧丰富,植物根系既吸收水分也吸收无机盐,A 正确;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会导致根细胞缺氧,进而 11、会影响无机盐的吸收,因此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缓解无机盐缺乏症,B 正确;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为根细胞缺少氧气供应,有氧呼吸弱,为主动运输过程提供的能量少,C 错误;第三周出现萎蔫现象,是因为蒸腾作用失水导致培养液的浓度越来越大,以至于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根系细胞失水较多,D 正确。 8B解析:据图分析:氯离子的跨膜运输是在 白协助下,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A 正确;氯离子跨膜运输是由 白和能量决定的, B 错误;码 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氯离子的跨膜运输,C 正确;水分子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耗能,氯离子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故耗能差异是两者跨膜运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