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语》精要解读之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容摘要:
2、是将具有卓越才智和高尚美德的他者,作为自己的表率。 在向之看齐中,潜心其中,身体力行,向目标步步追赶。 这本身就是一种仁德之行。 米开朗琪罗说,“当我看到一个具有才能或思想的人,我不禁要热爱他,我可以全身心托付给他,以致我不再是我了。 ”这就是见贤思齐。 而孔子提出的后一项要求更高。 见不贤,不是拂袖而去,或远远躲开,再忿忿吐口唾沫以示不屑,而是“内自省也”。 将不贤当作一面镜子,反观自照,检查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这种毛病。 歌德的长诗浮士德里,与浮士德博士结伴而行的靡非斯特,是阻止追求真、善、美理想的恶魔,他一次次邪恶诱引,阻碍向善,最终却都成了浮士德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反向动力。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仅用夫 3、子半句话,歌德就为世界创造了一部永远不朽的诗剧。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道出了自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人生道路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在过失面前,贵在自省,知过能改。 在人们的意识里,一提到反省,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与青年人无缘,其实并不尽然。 反省是不分年龄的,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反省对于任何年纪的人都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实际上,反省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具有重要 4、性: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所以这句话对我们同学尤其有教益。 自省而知耻,知耻而后改,认真地看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做到闻过则改,有错必纠。 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自省,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思索和总结。 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自己直接经历和体验的,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 自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 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自省 6、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自省,并将自省的思考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能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联系我们的学习,要做到“见贤思齐焉”就必须有一颗谦恭之心,因为只有如此,你才可能感受到别人的“贤”,否则,你处处觉得自己都比别人好都比别人强,怎么可能认识到别人的“贤”。 在学习中要想做到“见不贤而内自省”就必须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从别人的“不贤”中体会到自己的“不贤”,否则,别人的“不贤”倒是看得很清楚,可是却看不到自己存在着同样的“不贤”,就如同俗话所说的那样“手电筒照人不照自己”。 要真正在生活中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确实是一个很高 7、的要求,因为事实上我们有的同学即使明明知道自己有了错,还要千方百计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与孔子所倡导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当然,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个距离,也可能就是缩小这个距离的开始。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 与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 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这正是内心自省的方法。 同时这也是儒家教育人的重要方法。 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 必须通过内心自省的方法, 吸取正确的思想, 摒弃错误的观念, 最终达到“齐贤”的目的。 希望同学们真正将论语中的这 8、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了然于胸,实践于行,用儒学浸淫我们的思想,让圣贤引领我们前进。 教师总结: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圣人的教导,也许有的同学要说,在我们生活中接触不到贤人。 其实,贤人的概念很广泛,只要是好的榜样,就是贤人。 如:有的同学认真负责的做好教室的卫生,任劳任怨,这就是贤人,我们要学习她爱劳动、爱集体的精神;有的同学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是贤人,我们要学习他们一丝不苟、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看见这样的贤人就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 同样,看到反面的典型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一圣人的明训,不断地提高自己素质,我们的品德和学业才能不断地得到提升,才能创造出明天的辉煌。 思考:1、在生活、学习中 “贤”的标准是什么。 怎样做到见贤思齐呢。 2、你在平日生活、学习中如何做到“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语》精要解读之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相关推荐
生:放少量的面粉,面粉浮在水面,再放入面粉,一部分面粉沉到了水底,一搅拌 3 号杯中的水变成了白色,所以我们认为面粉会溶解。 生:不会溶 解,因为水底有一些沉下去了。 生:我们组认为不会溶解,因为我们搅拌后,看见水变成白色,但我们仔细观察是水中漂浮了许多细小的面粉颗粒,而不是看不见面粉了,所以我们认为面粉不溶解。 „„(学生争执不下) 师:(板书:面粉:不溶解。 )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
2、最小,则其速度应定为三、解答题5. 统计表明,某种型号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每小时耗油量 y(升)关于行驶速度 x(千米/小时)的函数解+ 析+ 式可以表示为: y= (0x120). 已知甲、乙两地803128200 千米。 ()当汽车以 40 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要耗油多少升。 ()当汽车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 最少为多少升。 6.
2、你怯弱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决,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 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种作人的情怀,他是一种悲悯,他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
2、比喻强调诚实不欺、谨守诺言的品格对于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性。 “信”在论语中共出现过三十八次。 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仁”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目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
(一)引 入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观察口腔 请学生分别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 ,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我们的感觉两个方面观察,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馒头会越嚼越甜。 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 要特别关注 “ 安全问题 ”
2、人之为人的本质,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 那到底什么是礼呢。 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得到启发:礼就是谦恭礼让,恪守秩序,姿仪端庄。 一、礼是谦恭礼让孔子反复强调人际交往中的谦逊态度。 谦逊体现在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改正自己的的短处、缺点上,比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谦逊”还表现在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态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