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语》精要解读之十一 德才兼备方成正果内容摘要:

2、、御、书、数。 由此可以看出,论语对修身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无不与“修身”有关。 修身,在论语中论述得尤其精辟,说一部论语半部论“修身”,丝毫没有夸大之嫌。 论语堪称教人修身的百科大典。 很多国家都将论语作为修身教材。 礼记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 还说,“其本乱,而末治否矣”。 其意是说,人都不修身,就会没有教养、涵养。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 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做好德行教育,学习就无从谈起。 常常见到校园中有些同学不能遵守纪律,课堂上有些学生顶撞老师,下课后有些同学欺负弱 3、小,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最终因此受到处分,让老师烦恼,家长担心。 还有些同学考试时打打小抄,买饭时随意插队,吃饭时浪费粮食,洗刷时不能节约用水等等不一而足。 这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还需要完善,我们还需要通过修身来使我们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 可见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有涵养的文明人。 论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学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 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 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4、,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他还向鲁哀公推举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称颜回是最好学之人,当然也是修养最好之人。 而我们自己又做的如何。 校园中经常看到有些同学追求穿着打扮,以怪异为美,外表光鲜而内心空虚,扪心自问,这样真的美吗。 素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之称的季羡林先生为人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的品格是在勤奋好学中铸就的。 北大流传着一句话,“季先生不是闻鸡起舞,是鸡闻季先生起舞”。 数十年来,季老每天凌晨 4 点一刻即起,工作直到晚上 8 点。 季先生书房里堆积查阅的书足有一人多高,每一本里都夹着小纸条,那是季老做学问时作下的记号。 他的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等,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都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 修身要使自己心胸开阔。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要学会包容,每个人都会遇到来自他人伤害,包括误解、竞争,甚至是欺骗和侵犯,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私、小气的一面,但是每个人又都有善良友爱的一面。 我们要做的是宽容,用理解去消除误解,用公平去对待竞争,用真诚去化解欺骗,用善良去感化丑恶,用友爱去阻止仇恨。 要学会谦逊,纵使有渊博的知识也不卖弄;有超凡的智慧也不傲慢;作出了天大的贡献也不炫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要学 7、会博爱,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对世人充满爱心,在生活中,主动的去关心人、帮助人、支持人,培养一颗大爱之心。 修身要学会坦然面对。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面对逆境,我们不应该被艰难险阻所吓倒,反而越是艰险越向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正如司马迁所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一个人可以从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正像腐朽的土壤可以生长鲜活的植物。 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 8、。 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来自于人际关系、家庭等各方面的困境,让它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而不要让这些成为我们的负担。 修身要不断反省,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意思是说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时常温习。 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性。 古人周处,在得知自己的行为被父老乡亲深恶痛绝后,立即羞愧不已,痛改前非,拜访贤良,潜心向善,终于赢得人们的称赞。 我们更应该有闻过则喜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否则“刺”越积越多,最终只能害了自己。 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正确对待家长、 9、老师的善意的批评,把它当做自己成长的阶梯,认真的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 只有内在的修为和外在的气质相得益彰,才能称为君子。 君子修身,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延续在中华文明脉络中。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人生格言。 结束语:走近先圣,聆听先师教诲,感悟人生真谛,给我们焦躁不安的心房输一剂降压灵,给我们贫瘠的大脑注一股活水,读到论语你会感到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你的人生之路会少一分浮躁,多一份成熟,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思考:1、针对你对修身的理解谈谈你的修身的标准是什么。 2、你认为如何能更好的修身,是否能将这些想法付诸实际行动。 3、搜集古今中外人士修身的事例,以帮助自己开拓视野并助己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