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校本练习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 ”列宁旨在()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3. 列宁说:“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4. 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 3、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 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 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5. 1927 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 ,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这一决定()A意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脉相承 D在实践中得到完整地贯彻执行6. 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 2 5、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 6800 人,其中约有 1700 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 90%。 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它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 , “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 , “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 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10. 曾被列宁评价为“党 6、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11. 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 该现象出现在()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12. 列宁指出:“学会了解商业关系和经商是我们的责任。 商业问题成了党的一个实际问题,成了 8、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B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15.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 4 年就完成了。 这项“自上而下的革命”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虽然是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 对于斯大林来说,前进的高昂代价是不重要的。 他说, “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 50 年或 100 年” , “要么我们这么做,要么就完蛋。 ”这种情况说明在当时苏联()A从事经济建设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C 9、避免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16.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求“向俄国人学习”。 这反映了()A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 B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C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D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交关系17. 1931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 6800 人。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三大钢铁基地之一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是由 450 名美国工程师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美国格里钢铁厂为蓝本设计的,电力系统由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和装备。 由此可见()A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苏联在国际社会的地 11、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这些做法()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20. 学者文军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转变中说:“社会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个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发展过程。 ”旨在说明()A全球化应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 B全球化的重点应是全球性发展C现代化不能游离于全球化进程之外 D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全面发展21.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工业化模式,以下关于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英国起步最早,日本起步相对较晚B 12、英国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苏联先重工业后轻工业C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阶段是轻重工业并举,但着重发展重工业D以上各国工业化都是本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2.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 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3. 1920 年 12 月到 1922 年 12 月瞿秋白在苏俄考察时记载:“第二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 街市上人山人海这里一批白面包、香。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校本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