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摘要: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 、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_,并以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2)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3)分类: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的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纵波(P 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横波(S 波) 慢 只能通过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不连续界面(圈层界线)深度(千米)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壳上地幔 由岩石组成,厚 度不均地幔下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外核地核内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33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_纵波速度突然_, 2、横波消失外核可能为液态,壳和上地幔顶部(_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组成:大气圈、水圈、_。 2相互关系: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_。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人民网 2009 年 2 月 12 日电: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9 年 2 月 12 日 1 时34 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 ,东经 )发生 地震,震源深度约30 千米,震中 100 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 据此回答 12 题。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地震波横波(S 波)和纵波(P 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 波完全消失 3、,P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 波完全消失,S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知识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3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A B C D4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回答 56 题。 5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方法技巧练等值线图的判读读“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 ,完成下 4、列各题。 (1)图中所示地区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是_。 (2)M、N 两地的地壳厚度分别约为_、_千米,它们的地形可能是_、_(填字母)。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湖泊方法技巧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具有这样的特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其变化范围为一个等高距。 也就是说:如果闭合的这个等值线的数值和相邻的大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其内部值比大的更大,反之,就更小。 一、选择题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B C D2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对以下四图中的 A、B、C、D 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 5、来地震波的地点是()2010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导致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示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第 3 题。 3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4下列现象与对应圈层不正确的是()A极光大气层 B流星现象大气层C印度洋地震岩石圈 D赤潮水圈2006 年 11 月 3 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 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 5 000 米。 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 6、研究内容。 完成 56 题。 5此科研井的深度在什么层()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6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D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包括大气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C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及岩石圈上部8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综合题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 7、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1)在左上图中填上地震波代号。 P:纵波S:横波。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 a 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 为_界面,其以上部分 A 为_;横波经过 b 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慢,b 为_界面,其以下部分 C 为_,其以上部分 B 为_。 10读“地球圈层示意图” ,回答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之中;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的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 8、,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 答案 知识清单弹性震动波固体加快下降软流层生物圈自然环境基础达标练1A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界面处,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2B塔劳群岛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30 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 3D水圈包括地球表层所有的水体类型。 4A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圈厚度最大。 5C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属于水圈。 方法技巧练(1)由东向西逐渐增厚(2)40M4238N40B答本题时,注意看标题的内容和等值线的名称。 由图中等值线数据可知,由东向西地壳逐渐增厚。 9、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A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故 A 正确。 2AA 点地壳厚度最大,它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 3A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进入岩石圈。 4D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生成美丽的极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发生地震;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由此可见,赤潮发生在水圈和生物圈。 5A地壳的厚度平均是 17 千米, 10、“松科 1 井”深度只有 5 000 米,所以在地壳。 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 7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8D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岩石构成,被称为岩石圈。 9(1)图略,左侧虚线处填 S,右侧实线处填 P。 (2)莫霍地壳古登堡地核地幔解析此题考查了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虚线表示地震波传播速度慢,应该是横波;实线代表纵波。 从深度上和内部圈层的划分图上可以看出:a 是莫霍界面,A 是地壳,b 是古登堡界面, C 是地核,B 为地幔。 10(1)图略(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4)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解析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分布。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从图中可知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教材 图思考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了物质组成的突然变化。 2从莫霍界面向下,纵波和横波都可以传播且速度增大,可以推断地幔仍为固态,但物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从古登堡界面向下,纵波速度减小而横波消失,可以推断地核的外层可能为液态。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地域结构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若时间允许,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课上阅读的形式进行)模式 形成 形状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 ;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同心圆扇形 模式 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气压带和风带学习目标 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 带的成因与季节移动规律。 一、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_。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的平均状态。 形成的原因是地球表面不同纬度间_分布不均。 2意义:大气环流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_。 a前提条件和形成原因: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_和_。 b气压带和风带
(天平)、量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怎样更好的引出 “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 ”这个问题,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后,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 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同量的盐,不同量的水,并进行食盐搅拌。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学生对周围 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记录表(每组一份)。 教师准备:食盐、小勺、玻璃棒、量杯、牙签、电子秤(天平)、量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怎样更好的引出 “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 ”这个问题,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后,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 为每 个小组准备相同量的盐,不同量的水,并进行食盐搅拌。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 季高、低气压分布规律及成因。 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_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_中心。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_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_。 如冬季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原理,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_,只要它存在于水平面上,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_流向_的力,这个力称为_。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的水平运动叫做_,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 2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离的力,叫做_。 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