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4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摘要: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_。 按时间尺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_。 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小尺度的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_。 2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_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升高。 我国_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_)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 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措施1全球气 2、候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_,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_和海水热膨胀,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 可以增加积温和延长_,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也会伴随着_灾害的加重。 就地区而言,位于_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_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2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_,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_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_与甲烷等。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利用率,采用新能源等。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培养 3、新的农作物,调整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A太阳黑子增多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2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中,会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是()A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B减少化石燃料和增加新能源使用量C森林大量砍伐覆盖率不断降低D退耕还林还草还湿3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图中 A 处为末次温暖期B图中 C 处为现代温暖期C图中 B 处为末次寒冷期D图中 D 处表示未来新的温暖期知识点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 4、其应对措施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5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B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 ,完成 67 题。 6中国从 16 世纪到 21 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A1470 年1520 年 B1620 年1720 年C1840 年1890 年 D1910 5、 年1950 年7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C热带范围扩大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方法技巧练图示法掌握全球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2011 年 3 月 26 日“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得到全世界 134 个国家和地区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下列属于造成全球变暖原因的是()的排放的排放水土流失酸雨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森林遭破坏A B C D方法技巧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选择题读图,回答 13 题。 120 世纪 60 年代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 5倍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 6、高水平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A B C D2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 2以内近三十年,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A B C D3近年来,与 a 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大气层频发强磁暴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 B C D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 46 题。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5分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近 50 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 7、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6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1997 年 12 月,149 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 完成第 7 题。 7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二、综合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怕的 8、全球变暖”材料二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 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 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_面积最小。 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_。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9阅读下列材料,分 9、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选择地球”环保公益活动,呼吁人们选择“低碳生活”。 而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 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我国北方 15 个省(市、区)2005 年 1 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 1 月平均气温_(偏高或偏低);其中 1 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 10、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答案知识清单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冷暖和干湿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升高平均状况北方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 生长期干旱 低高加大 旱涝灾害 二氧化碳基础达标练1B影响气候的因子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与此无关。 2C大量砍伐森林会使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3A从曲线波状变化可以看出,A 处为温暖时期,C 处气温较低为寒冷期,B 处为现代温暖时期,而 D 处为下一次寒冷时期。 4D全球变暖是现代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但并不是全球每一个地方都在变暖,而降水量也是有增有减,河湖水位也是有 11、升有降。 我国西部山地,由于不断升温,高山上的冰雪大量融化,从而使得冰雪总量减少,故应选 D。 5D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与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有关,由此可知 D 项措施最有效。 6D中国从 16 世纪到 21 世纪期间,大部分时间中国气温距平为负值,1910 年后为正值,说明气候处于温暖期。 7D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中国气候相对变冷,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方法技巧练B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 浓度增加的途径:一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 是由于过度砍伐森林,使光合作用消耗 综合提升1C通过读图 a,可知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全球大气中 12、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没有达到原数的 5 倍。 由图 b 可知我国目前气温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D由图 b 可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且近五千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 3。 由图 a 可知近三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保温作用增强。 3C由图 a 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层频发强磁暴同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皆与之无关。 4A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比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的降水量大于。 比较北京和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 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和。 5D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波动上升的,降水的变化是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6A气温波动上升,会使蒸发量增多,而降水波动减少,使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7A履行京都议定书 ,调整能源结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在选项给出的四个产业中钢铁企业属于耗能大的产业,比其他三产业对能源依赖程度要高得多。 8(1)山地冰川融化加快;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高中地理 2.4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相关推荐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 解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增强对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重要性的认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存在形态:_、_、液态。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_,数量最大的是_。 2存在空间:_、陆地、_,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 3陆地水
究计划。 (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100ml 水能溶解几勺食盐。 准备的材料 100ml 的水。 、筷子、记录纸。 研究的方法 ,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 100 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盐,即 克食盐。 :(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 ( 1)一勺盐怎么算。 (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
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 用实验 的方法 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告诉大家这种实验我们可以称为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怎么设计呢。 分小组 设计 模拟实验 的 计划 ,设计时注意: (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 ( 2)如何做实验 ? 三球的距离应怎样来模拟。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 ( 5)观察时我们应处在什么位置。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类型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_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2洋流按性质分类(1)寒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_,为寒流。 (2)暖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_,为暖流。 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影响洋流形成和分布的因素:_、_、_。
2、停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展示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潮起潮落” ,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 ,说的是波浪。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 那么,什么是洋流呢。 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1、最新海量高中、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过程:1、 新课引入:利用网络连接 “广东气象局”网站,引用网上一篇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对广东气候影响的报道,使学生对洋流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产生悬念。 2、复 习:利用 世界洋流分布图,复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然后教师归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必定会对所经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境的影响。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