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摘要: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全球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概念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 _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_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_地域分异的尺度小。 2自然带的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_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_。 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_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_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 2、素 更替方向 备注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_ 太阳辐射 _方向的更替 低、高纬度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_ 海陆位置 _方向的更替 _纬度较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组合 海拔高度 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 _,垂直带谱越完整。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 12 题。 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 3、流知识点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赤道地区 D高纬地区4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漠河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知识点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 56 题。 5该山峰可能位于()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6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方法技巧练山地 4、垂直自然带谱判读的应用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技巧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太阳在南坡的时间长于北坡(指赤道至回归线之间)或始 5、终在南坡(指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若出现这种情况则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如下图所示:2判断纬度带和气候带山地垂直带(即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即按从低纬向高纬、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即垂直自然带的种类和组合)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 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其纬度带和气候带。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据此可以推断这里为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侯。 3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高山雪线(积雪冰川带下限)不仅受气温影响, 6、还受降水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积雪量少,雪线高。 因此,根据雪线高低可以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一、选择题1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2世界各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3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4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读下图,回答 56 题。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图 25 7、据各自然带在图 1 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6据图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下图,回答 78 题。 7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8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综合题9 8、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是:_带,2)自然带沿北纬 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条件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纬度地区表现的最典型。 (3)A 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B 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塑造 情提供。 (4)限制 C 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 答案知识清单地域差异温度带全球性海陆位置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带状热量纬度水分 经度 中垂直 多基础达标练1A图示自然带的分布是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 P 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受寒流的影响 9、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 3B在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自然景观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而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分别是横穿大陆的热带雨林带和针叶林带、苔原带。 4CA 是因为南岭南坡向阳且是迎风坡,热量和水分比北坡丰富,导致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B 是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D 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5C该山分南北坡,安第斯山脉南段山地走向为南北,分东西坡,故 B 错;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阴山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基带不是荒漠,只有新疆天山基带为荒漠。 6B针叶林需要一定水分条件,天山北坡冬季降雪较多。 方法技巧练(1)A(2)D(3)秦岭(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 10、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 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草原带。 解析根据山地基带类型可确定山地所在纬度,结合图示内容可知: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热量、水分条件不同。 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 综合提升1D植物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综合产物,所以植被为自然带的最明显标志。 2A亚欧大陆是东西最宽的大陆,由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差异最明显。 3C温带大陆性 11、气候因其降水的多少又分为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所以发育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 4CA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区,B 只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 A、B 是亚热带森林;D 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但属于亚寒带,且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类型,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 C5D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Oa 属于由于纬度变化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 A、B 错。 Ob 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纬度,故 D 对。 6B本题主要考查气候 12、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7C读图可知,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在一定高度上递增,然后会随水汽的减少而递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排除 A 项;山地气温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约 如上图,显然 B 项错误;分析图可知降水量垂直变化最大的为不是。 8B分析图可知,山麓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说明该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景观为温带荒漠;山麓降水量在 400800 毫米,为我国的半湿润区,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山麓的降水量可知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山麓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麓降水量在 1 13、 600 毫米以上,为我国南方的山脉,热带、亚热带都有可能,因此只有和组合正确。 9(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中(3)温带季风温带草原风力(4)水(或水分)教材 动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生态建设中,应以发展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为主。 教材 94活动1南坡比北坡多的植被有:高山灌木林、高山针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2高山草甸在北坡分布在海拔 4 000 米左右,在南坡分布在海拔 4 800 米左右,由此可见,南坡的分布高度要高。 这是因为南坡的温度高于北坡。 3不会。 山麓的自然带和所处的纬度密切相关。 山的南坡所处的纬度低,有常绿阔叶林分布,而山的北坡所处的纬度高,不会有常绿阔叶林。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相关推荐
过交流汇总感受电能运用的广泛性和电能的作用。 让学生理解把电的 这些能力上升到电能的概念。 科学现象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结合学生的 观察,会很容易使学生建立准确的科学概念。 过程 3 认识其他 能量 出示蒸汽机 、 风车 、声控灯 、激光切割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 、 讨论。 学 生 观察 、 讨论这些物体工作用了什么能量 出示蒸汽机 、 风车 、声控灯 、激光切割机图片 能量的概念是抽象的
1、最新海量高中、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额观点 二、教学重点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三、教学难点:交 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一、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建在交通线上的聚落展示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 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地理环境由_、水、岩石、_、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_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_迁移和_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_。
1、最新海量高中、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三维目 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3 结合案例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合作与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1、最新海量高中、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过程与方法: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 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和环境观二、教学重点
1、最新海量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三维目标知 识 与 技 能 : 1、 理 解 两 大 问 题 : (1)中 国 为 什 么 要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2)中 国 怎 么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2、 理 解 循 环 经 济 和 传 统 经 济 的 差 别。 懂 得 清 洁 生 产 是 保 护 环 境 的 重 要举 措 , 也 是 参 与 国 际竞争的需要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