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B)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摘要: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共 50 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 B C D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 年 5 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 23 题。 2自 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4 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 2、气温偏低32010 年 5 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下图为“山东省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46 题。 4该山村的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很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此时风向由 Q 到 P此时风向由 P 到 B C D6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A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B山顶受太 3、阳辐射多,山谷照不到太阳C山顶离太阳近,山谷离太阳远D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7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 29N 附近。 读“19712000 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可知()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 1962 年2007 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 89 题。 81962 年2007 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 D波动上升9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 4、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读“某市 2011 年 5 月黄金周期间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 ,完成 1011 题。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这次降水形成的原因是()A气流下沉 B气流对流上升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 D暖气团被迫抬升11此系统对我国天气现象的主要影响还表现为()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天气图” ,P 1、P 2、P 3代表数值不等的等压线。 据图回答1213 题。 12此天气系统的气压与气流状况是()A低气压、气旋 B高气压、气旋C高气 5、压、反气旋 D低气压、反气旋13当甲、乙之间的锋面夏季快速移动时,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是()A沙尘暴 B寒潮 C伏旱 D暴雨小实验:(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 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 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 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有 大温差可达 4。 据此完成 1415 题。 14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15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 6、增加大气温度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 下图中 2、T 3为等温线,t 1、t 2、t 3为气流辐合、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回答 1617 题。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温梯度为 t1t2 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C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 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17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 下列地区中属于主要锋生地带的是()A四川盆地 B西北地区C东北内蒙古一带 D青藏地区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场及各种力的示意图” ,回答 1819 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7、B图中 中等压线数值 2D图中 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AF 1 BF 2 CF 3 DF 2、F 3的合力20下图中四条年温度曲线依次代表的气候类型,排序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综合题(共 50 分)21我市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为了解释热力环流的原理,动手 8、做了一个实验。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材料一该小组准备的实验材料有:长方形的玻璃缸(长 100 厘米,宽 30 厘米,高40 厘米);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该小组的实验步骤是: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点燃香,从小孔垂直插入适当深度。 (1)从实验的效果考虑,胶合板的小孔要对着装冰的盆,请分析其原因。 (2)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 (3)举出地理环境中这种运动形式的两个实例_、_。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1)此图表示的是_月季风图。 E 的风向为_风,F 的风向为_风。 ( 9、2)A、B、C 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 (3)盛行 E 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 (4)E 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 在成因上,F 季风与 E 季风的最大区别是_。 23天气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分析天气现象并能简单地预报天气,成为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1)阅读下列描写天气的诗词、谚语,探究影响它们的天气系统,并在右边的横线上写出天气系统的名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_(长江下游地区)“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_“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0、”_(2)试做天气预报员分析下面的天气系统图,试着预报天气。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读图甲。 来自西伯利亚的_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的_一带。 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_方向移动。 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_天气,气温也将明显_。 读图乙。 _气压中心位于蒙古国西部,以及我国_。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其控制,以_天气为主。 24我国东部某城市(40N)的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寒假到市郊蔬菜生产基地考察。 该小组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和发现的问题如下:(13 分)材料一当地农户反映,近年来反季节蔬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蔬菜季节差价不断缩小,价位不断降低,而产量增幅减缓。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连年下降。 11、材料二玻璃温室示意图(见右图) (1)建玻璃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_条件,为此冬季温室顶部坡面应朝_(方向)。 并简述玻璃温室的原理。 (2)该小组在考察中发现:当地菜农会定期给温室通风。 你能说明理由吗。 (3)据顾客反映:冬季温室生产的西红柿品质明显不如夏季,试解释其原因。 (4)如果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试针对材料一所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B大气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而实现的;图中为大气吸收环节,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太阳辐射。 故选 B。 2D由题目中可知 2010 年 5 月初,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严重洪灾。 而该区域河流的 12、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因此,可推知前期积雪量大。 故选择 D。 3C由题干中“天气晴朗,气温骤升”的天气特点。 即可推知该区域应该受高压即反气旋控制,且天气系统比较稳定。 4A第 4 题,苹果树开花早,说明该地区气温高,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由此可知是受到逆温现象的影响,可以表示逆温现象的为 A 图。 第 5 题,读等压面图可知,此时山谷为一高压,山坡为一低压,所以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此时风向由 P 到 Q。 第 6 题,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而形成。 7C由图判断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地降水也多于乙地,故 A、B 两项错误。 乙地夏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只有 16左右,应为高原山区,C 项正确。 甲地最冷月份气温约为 8,且位于 29N 附近,属亚热带,故 D 项错误。 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