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检测(A)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摘要: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0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或创造能力越来越强。 例如 2008年 8月 8日24 日北京第 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中央气象台就成功实施了人工消云减雨措施为保证奥运会的正常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天气条件。 如果右图表示“海陆间大循环模式图” ,据此回答 12 题。 1目前,人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干预最强烈的是()A B C D2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的人工消云减雨措施是针对哪一环节的干预()A B C D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 ,水循环的总量为 100单位。 读图,完成 35 题。 3按照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出 M、N 分 2、别为()A7、16 B16、7 C7、23 D7、774下列关于径流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径流量为 L,量是 7 B径流量为 N,量是 23C径流量为 M,量是 7 D径流量为 L,量是 395能完成图中 )A我国冬季风 B我国夏季风C干热的山谷风 D未登陆的台风读图,完成 67 题。 6在图中洋流处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A南美洲西海岸 B亚洲东海岸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7图中洋流对相邻的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降低了热、干程度 B增加了热、湿程度C加剧了冷、干程度 D减轻了冷、湿状况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 2009年 1月 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 3、点冰穹 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 ,分析完成 810 题。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关于图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大气输送,和为降雨 B为蒸发,为降雨C为蒸发,为升华,为降雪 D图中水循环为逆时针方向9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 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10下列关于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B冰的反射率强C高原大陆且地势高 D受西风漂流影响,与外海区热量交换弱上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图” ,图中等值线 ab,完成 1112 4、题。 11关于图中河流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温带季风气候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C从大气环境考虑该流域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东南部D春小麦是该地区主要农作物12此季节,图中河流()A河水补给地下水 B北岸侵蚀较严重C流量变小 D含沙量变小据报道,2009 年形成了新的一轮厄尔尼诺现象。 下图为“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15 题。 13图中甲点为“4”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甲地海面水温为 4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4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 4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 414据图判断, “5”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A3 500 千米 B 5、4 500 千米C5 000 千米 D5 500 千米15下列关于赤道附近 A、B 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B 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A 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B 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B C D新京报2011 年 1月 6日报道: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 12个省份。 北方冬麦区旱情为 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 50年一遇。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 2月 4日启动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 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 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级抗旱应急响应。 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 6、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级抗旱应急响应。 读图,完成 1617 题。 16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A B C D17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A B C D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 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 此回答 1819 题。 18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 7、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A引起地面沉降,危害建筑物安全 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C不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将导致当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19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A关闭需水量大的工业部门B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C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D将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区,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20有关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修筑水库蓄积河水C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D直接利用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灌溉题号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综合题 8、(共 50分)21读“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 ,图中河流 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对河流径流量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 (2)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_,枯水期_。 而甲图中的河流 什么。 (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 (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4)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 _循环能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2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6 分)材料一2008 年 1月 13日至 2月 8日,我国南 9、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 此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有关。 材料二(1)造成图甲所示海区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来自_。 (2)标出图甲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 (3)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 (4)简述在上题所述热力环流影响下,大洋东、西两岸天气状况。 (5)图乙中赤道附近标注其含义是_。 (6)与正常年份相比,此时图乙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 对东、西两岸天气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7)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此次灾 10、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某区域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城市)文明时期的水循环主要环节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注:图中假设降水量的强弱、大小、时间相同情况下,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水循环环节量比例的变化)(10 分)(1)图中哪一幅属于农业文明时期的水循环示意图,你是怎样判断的。 (2)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该区域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你是怎样分析的。 24读“2009 年中国水质状况统计图”和“中国与发达国家水利用情况对比表” ,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 居民人均用水量中国 50% 91立方米 180升 11、/天发达国家 0% 9 18立方米 130升/天(1)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下列几组河流中,水质状况最差的是_,其原因是_。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松花江、黄河、塔里木河 B辽河、淮河、海河C长江、珠江、钱塘江 D长江、黄河(3)解决表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措施是_。 答案 1D目前人类干预最强烈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输送;而北京奥运会的“消云减雨”是对水汽输送的干预。 3CM84777;N84167723。 4AL 为径流量,LN1623167。 5BM 表示水汽输送,其功能是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 我国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6C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其东岸为暖流,并可知此洋流为巴西暖流,根据分布规律,非洲西海岸最先发现漂流瓶;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影响。 8C第 8题,为大气输送,为降雨,为蒸发,为升华,为降雪。 图中水的循环为顺时针方向。 第 9题,南极洲为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经济、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风能。 第 10题,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也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