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A)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摘要: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共 50 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读图,完成 13 题。 1甲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0 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8 B10 C12 D252乙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 B C D3形成“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A B C D4下图为“山谷地形剖面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天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的原因是甲处海拔高、离太阳近B夜晚乙处气温高于甲处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 2、的削弱量大C白天乙处气温高于甲处的原因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强D夜晚甲处气温低于乙处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密度小、保温作用差5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1 月 1 日 1 月 2 日 1 月 3 日平均气温(C) 12 0 2气压(百帕) 1 , 12 级偏北风 中雪,68 级偏北风 阴转晴,23 级偏北风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 1 月 1 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读某技术员日记片断:“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 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柴草,浓烟遮盖着田野。 ”据此回答 3、 68 题。 6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A春夏季,华北平原 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59 月份,三江平原 D12次年 3 月份,华北平原7此时期该地盛行()A东南季风 B西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8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A增温,增强太阳辐射 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 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完成 910 题。 9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10曲线代表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 4、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图 a 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 1 000地年降水量约为 500 b 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 1113 题。 1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12图 b 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A B C D13乙地位于亚热带的()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下图为“某地全年平均气温(30 年平均)的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 1415 题。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该地 7 月的月均温最接近()A10 B15 C20 D2515该地 5、气候与下列各地相似的是()下面是“某地气压变化状况图” ,读图判断 1618 题。 16该图可能在()A亚速尔群岛 B蒙古高原 C夏威夷群岛 D东非高原17形成该地年气压变化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人类活动 D洋流18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优势农业产品是()A种植业 B园林业C畜牧业 C企业化种植园图示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 ,读图完成 1920 题。 19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20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题号 6、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综合题(共 50 分)21下图中 a 为等温线,b 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 b 向偏北方向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1)图示地区位于_(南、北)半球,锋面 b 按性质划分属于_锋。 (2 当前,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 为什么。 (3)甲处未来一两天内天气如何变化。 22读“北半球亚欧大陆盛行风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1)在乙图上标出 A、C、D的风向。 (2)A和 A 受_风带的控制,气候特点是_。 (3)B 和 B处属_气候类型,其特点 7、是_。 (4)C 和 C夏季受_气压控制,冬季受_气压控制。 受不同气压控制的原因是_。 (5)D 和 D处气候特点是_。 形成的原因是_。 23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 ,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1)此时 A 处于_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_。 (2)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冷锋的是_。 (3)图中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 (4)根据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24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未来 1050 年,中国 8、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了 年均降水量增加了 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4 分)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19671976 年 19771986 年 19871996 年北疆年平均降水量(92 229南疆年平均降水量(3 95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 20 世纪 6080 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阿克苏河的平均年径流量(亿 木错 30 年面积扩大 60 平方千米。 纳木错位于西藏当雄县与班戈县交界处,藏语意为“天湖”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近 30 年来,湖区面积已由 1 920 平方千米扩大到 1 98 9、0 平方千米。 仅 2005 年,湖面就“长高”60 多厘米;2006 年较为干旱,降水较往年明显减少,湖水却依然上涨了 20 多厘米。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答案1C受玻璃瓶保温作用的影响,瓶内温度应高于瓶外温度,但增幅不会太大。 2D全球变暖主要由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的。 3B“地球变暗”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空气中的烟尘等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造成的。 4D甲在山顶,海 10、拔高,空气密度小。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于山谷中的乙处。 而白天甲处因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小,气温较乙处高。 5A气象观测点在 1 月 1 日到 1 月 3 日的天气变化,代表了冷锋过境前、冷锋过境时、冷锋过境后的天气形势,其中 1 月 1 日时的天气形势是冷锋过境前。 6D根据材料的描述应属于冬春季节的华北平原;此季节盛行的风是西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冷空气过境后,气温下降,农民燃放烟雾是增强大气逆辐射,防御霜冻。 9D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及大洋环流的形成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同,造成不同纬度热量的差异,再加上地球运动的影响,形 11、成大气环流,而大洋环流的形成深受大气运动及风带的影响。 10B本题考查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及洋流运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总热量输送应该等于大洋输送与大气输送的热量之和,为总热量输送;北纬 60 度附近为低气压带,以北是来自寒冷地区的极地东风带,来自南方海洋上的暖热的气流不能越过,所以向北热量输送应该为负值,即为海洋输送。 故选 B。 11C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结合位置和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甲、乙两地所处的纬度基本相同,距海的远近相差不大,但两地的降水量却有显著的差异,这最可能是由甲、乙两地之间存在一条山脉,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所致。 12B本题考查 12、某一地点气温的年内变化情况,意在考查学生根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判断气温变化的能力。 根据图中的纬线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气温最低月出现在 7 月,最热月不会只有 15。 13B本题考查植被分布问题,意在考查学生根据位置、降水等信息判断植被类型的能力。 由题中的信息可知,乙地位于亚热带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受水分的制约,该地应位于草原带。 14B据某地等温线图可知,7 月份高值为 20,低值为 1314,均温接近 15。 各月份综合分析,该地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上,最热月为 20,温差较小,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16B图示地区的气压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且 7 月份时为低气压区,说明此时该地温度较高,为夏季,故该地应是北半球某地。 这样就排除了 D 选项。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该地冬夏季节的气压差值较大,冬季时气压值高达 1 036 百帕左右,说明一年中气温变化的幅度也比较大,应是受大陆气候影响较大的地区,故 B 选项最符合条件。 判断出地区后,第 16 题也就好做了。 冬夏季节陆地上气压中心的。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A)新人教版必修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