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上蚯蚓的选择参赛教案内容摘要:
示)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 —— 蚯蚓。 (投影展示介绍蚯蚓 )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 身体呈圆筒形,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 土壤里的有机物和植物的茎、叶 为食, (用镊子将蚯蚓夹起放在手心)蚯蚓是人类 的 好 朋友, 不会伤害我们 ,但它的胆子 比较小, 做实验 的 时 候 同学们要小心,不要惊吓了我们的朋友。 请各小组的同学商量商量你们想做哪个实验, 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这个实验。 ( 学生 汇报选择的实验和设计的实验方法。 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实验,老师再给大家一些小提示。 ( 出示 温馨提示)实验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这些要求。 下面,请根据你们选择的实验,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表。 (师分发实验材料) 5 生 分小组实验。 (师巡视指导, 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 生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展示两个实验的记录表。 ) 得出实验结论。 (板书:擦出明亮、干燥) (四) 了解蚯蚓的作用 了解了。教科版科学五上蚯蚓的选择参赛教案
相关推荐
3、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解析:淀粉水解先得到麦芽糖,然后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它们都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 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蔗糖没有还原性,不是多羟基的醛类物质。 答案:2015试题调研 )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 列关于核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导 学 号
3、物质所不具有的性质进行分离提纯。 A 项加乙醇、浓硫酸,加热,使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转化为乙酸乙酯。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乙酸一定有剩余,无法彻底除去乙酸。 B 项加 液,认为乙酸转化成易溶的乙酸钠后,溶液分层,可以分液。 但是乙酸乙酯在 液中会水解,从而将乙酸乙酯也消耗掉。 乙酸乙酯与乙酸不分层,不能直接分液。 D 项加饱和 分振荡后,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层后,溶液分层,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2、为反应液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应插入到反应物液面以下,A 项错误;加热时应使温度迅速上升至 170,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硫酸使有机物脱水炭化,并且氧化其成分,自身被还原产生二氧化硫,所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生成的乙烯中混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项正确; D 项错误。 答案:2015甘肃部分联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 学 号 06050385A醇在
3、燃烧法区分甲烷、乙烯和乙炔解析:甲烷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但乙烯在光照条件下难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2015经典习题选萃 )已知 1 烃 X 能与 2 全加成得到 Y,1 能与 4 全取代得到 Z,则 X 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导 学 号 06050254A=H D=1 能与 2 明 X 中含有 1 个碳碳三键或 2个碳碳双键, “1 能与 4 明 Y 中含有 4 个氢原子
燥)上,以致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它们已经奄奄一息了,根本做不了选择了。 我后来将这几条类似的蚯蚓,放在是泥土的表面,也都只是扭动个下身体,而不会往泥土内部怕,说明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推测完全是正确的。 第二措施。 蚯蚓选择 “ 光亮 ” 的环境,这也很让我奇怪。 我第一反应 “ 是真的吗 ”。 第二反应 “ 你怎么做的 ” ,给老师演示一次。 我第三反应 “ 很规范啊 ”。 那是怎么回事呢。 课后
3、取溴的萃取剂。 答案:2015云南统考 )下列常见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与溴的 )导 学 号 06050566A甲苯 B. C植物油 D题主要考查有机反应,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物官能团的种类和性质的理解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只有植物油能与溴发生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选 C。 答案:列各组液体混合物中有两种成分,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导 学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