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3 大战的新阶段同步训练 人民版选修3内容摘要:
3、 年元旦,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 这一原则意味着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在 1940 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1941 年 8 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 4、的局势。 ”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 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 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材料三伊克斯日记记载了 1941 年 9 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 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 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 (3)分析材料二、三可以看出 6、金储备以发战争财。 7(1)原因:一战后期,交战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夺取战利品和世界霸权的时机已成熟;二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导致他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日本偷袭珍珠港,损害了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2)影响:一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美国成为其主导国家之一。 二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3)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但美国的参战都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高中历史 专题三 3 大战的新阶段同步训练 人民版选修3
相关推荐
4、能具有抗癌性,能够跟 1 化合物起反应的 最大用量分别为 ()导 学 号 06050416A1 3.5 6 藜芦醇与 2(2 个苯环和一个 键);与与溴发生反应时,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子取代在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 H 原子),其需 5 有1 发生加成反应,故总共需消耗 案:2015江西八校联考 )己烯雌酚是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物质
3、幅画揭 示了 ()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B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源C美苏间军备竞赛的本质D苏联霸权主义野心720 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C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8联合国成立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 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来的数据不一样呢。 生 1:可能是弹簧老化了。 生 2:可能是指针没有指到零就去测了。 师:那我们请差距最大的两个组来看看他们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没有都指在零。 生:没有 师:那怎么办。 生:想办法调整到零的位 置。 师:那我们呆会测的时候,一定要把指针调整到 0 的位置。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可能是看的时候,没有看准。 师:那么怎样看,比较好呢。 生:我觉得眼睛的视线和指针相平。 师
3、6050620A酶是一种糖类物质B大多数酶是一种蛋白质C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催化剂D酶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作用时会变性解析:大多数酶是一种蛋白质,而不是糖类物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当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作用时会变性;酶还是生物体内产生的高效催化剂,其催化作用具有条件温和、不需加热、高度专一、催化效率高等特点。 答案: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 学 号 06050621A除病毒外
2、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 (二)讲授新课一、电脑与网络(1)互联网诞生的背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