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 岳麓版必修3内容摘要:
2、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 (二)讲授新课一、电脑与网络(1)互联网诞生的背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未来的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2)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最新海量 4、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丰富多彩。 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等。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信息化社会既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也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 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生物 5、学理论研究有了巨大的进展,这构成了我们今天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的基础。 生物工程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建立在计算机、化学等领域各自的技术进步上,其发展时间虽然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遗传工程的进展是针对人类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内容。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对自身了解的关键性的进步。 我国的科研力量在凭借人类生命奥秘这项伟大事业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角色。 三、登上太空对于太空的探索和人类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1957 年 10 月 4 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 1 号”从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它标志着人类。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相关推荐
3、6050620A酶是一种糖类物质B大多数酶是一种蛋白质C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催化剂D酶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作用时会变性解析:大多数酶是一种蛋白质,而不是糖类物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当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作用时会变性;酶还是生物体内产生的高效催化剂,其催化作用具有条件温和、不需加热、高度专一、催化效率高等特点。 答案: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 学 号 06050621A除病毒外
来的数据不一样呢。 生 1:可能是弹簧老化了。 生 2:可能是指针没有指到零就去测了。 师:那我们请差距最大的两个组来看看他们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没有都指在零。 生:没有 师:那怎么办。 生:想办法调整到零的位 置。 师:那我们呆会测的时候,一定要把指针调整到 0 的位置。 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可能是看的时候,没有看准。 师:那么怎样看,比较好呢。 生:我觉得眼睛的视线和指针相平。 师
3、 年元旦,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 这一原则意味着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在 1940 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
2、它们的原料不同。 答案:有两种高聚物 A、B,A 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并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熔融成黏稠状的液体,B 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时不会变软或熔融,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 学 号 06050703A高聚物 A 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 B 一定没有弹性B高聚物 A 一定是线型高分子材料C高聚物 A 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D高聚物 B 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解析:根据题中给出的高聚物 A
3、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 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第 29 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1、 原子能a 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
2、有一句话叫“书画同源”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绘画,走进历史,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哲学之美。 学习新课第八课笔墨丹青2、首先解释一下题目,重点介绍丹青(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 王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二)了解中国画:从题目中,我们也能够猜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画,也叫做国画。 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关于国画都知道那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