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版必修3内容摘要:

2、有一句话叫“书画同源”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绘画,走进历史,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哲学之美。 学习新课第八课笔墨丹青2、首先解释一下题目,重点介绍丹青(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 王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二)了解中国画:从题目中,我们也能够猜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画,也叫做国画。 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关于国画都知道那些知识。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 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 )(三)中国绘画看样子也挺复杂,它的起源是怎样 3、的呢,我们来学习期发展(魏晋以前)1、我们刚刚说过,“书画同源”所以绘画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这个时期没有纸、也没有帛。 他们周围常见的岩石、山壁、陶器。 所以他们经常在石头、山壁、陶器上作画。 我们来看看书中又角的那幅集体舞蹈图(我们看这是在 1973年在青海省发现的,他们在手拉着手跳舞,画得很简单、比较粗糙。 但却很生动。 最有意味的是舞蹈着的两腿中间多了一个小尾巴,这可能是他们的一个化妆舞会,人们正在扮成动物模样在舞蹈和歌唱,而这些舞蹈的人所扮演的是息息相关的动物形象,这就是他们的图腾,以此表达对图腾的崇拜)。 新石器时代绘画特点:线条稚拙 色彩简单、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当时生产力相 5、。 帛画中部则寓示着人间,以墓主的形象和祭祀为中心,饰以谷壁蛟龙、华盖玉磬以及神兽仙禽,构成一特殊的布局,向天界冉冉欲升。 墓主人身着锦衣拄杖而行,前仆人捧案跪迎,后随侍女,气派十足。 下面厅堂里,设鼎、壶及耳杯之类酒器食具,左右各三人拱手而坐。 另一人在侧,表现出主人将离家园升天,家人设宴送别之情景。 画的下部绘一神人双手抵地,又画有鱼龙水属之类,表明此处为黄泉。 整个画面,天、地、人间融为一气,神、人、兽同处一台。 表现出墓主灵魂升天,祈求墓主死后的福泽。 但也含夸耀死者生前生活之意。 从刚才我们所描绘的这个帛画,我们能够看出汉代的作品有怎样的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6、的特色。 (四)、绘画艺术发展繁荣:(魏晋隋唐)1 魏晋:(一个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存在的时代背景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和我们所说的书法的背景有些相似)(也可以让同学回答)特点:出现凸显文人个性的文人画,绘画理论进一步完善“以形写神”,绘画抓住人的精神气质。 代表人物:顾恺之(约 346407) ,东晋人,小名虎头。 博学多才。 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 人称“虎头三绝”。 还善于点睛传神。 他将绘画推向了自觉,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 有一 7、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 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 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 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 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 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书中还讲到顾恺之给裴楷画像时注重三笔毛)代表作品:女史箴图 (根据晋人张华而创作,歌颂古代贤德妇女,为后世借鉴的) 洛神赋图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 8、夺去。 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 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 ,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2、唐朝: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特点:创制法度,凸显盛唐气象。 (唐时的楷书)吴道子:盛唐人物,被后世称为“画圣”从名字上我们也可能看出来其是崇尚道教的,他的作品大多是关于宗教的。 那位同学读一下小字部分。 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天王送释迦穆尼,画 中 的 人 物 已 经 本 土 化 , 不 再 是 眼 眶 深 凹 、脸 色 黝 黑 , 而 完 全 是 汉 人 模 样 )阎立本:步辇图 (描 绘 唐 太 宗 接 见 10、的诗意。 )北宋和南宋两种不同的风格。 北宋: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所以作品往往气场很强大。 代表作品: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站在大凌河上,心情好坏的区别,大江东去) 南宋:偏安江南,多数描写江南风光,构图不要求对称,景物放在画的一侧,不画全, “残山剩水”。 代表人物、作品:马远山径春行图 ;夏圭山水十二景过渡:在文人画成为独立画种的同时,民间风俗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民间风俗画: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了很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代表作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是风俗画中的千古不朽的艺术极品,注意不是精品,被后人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巅峰之 11、作。 这幅精美的画卷全长 描写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 分三部分,该画的价值,在于华而不板、繁而不乱、长而不冗。 画卷上有人物 550多个,有赶集的、买菜的、闲逛的、饮酒的、剃头的、扫墓的、搜书的、卖唱的、乘轿的、骑马的、推车的、拉纤的、挑担的,男女老少、职业表情各不相同。 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官府、卦摊、瓦舍。 真正是士农工商、医卜僧道、牛马骆驼、诸色杂卖、一应俱全。 现在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说完了宋朝是元朝,我们知道蒙古族统治中国,将人分为四等。 所以当时的文人比较郁闷,作品比较愁苦。 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看一看明清时候的绘画。 2、明清:文人画:背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 12、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特点: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更加随意)代表人物:朱耷(同学书中小字) 松鹰图 (表达对清统治者的不满, )扬州八怪:郑板桥(难得糊涂:聪 明 难 , 糊 涂 难 , 由 聪 明 而 转 入 糊 涂 更 难。 放 一 著 , 退一 步 , 当 下 心 安 , 非 图 后 来 福 报 也。 郑 板 桥 以 画 竹 为 生 度 过 了 他 贫 寒 而 很 有 气 节 的一 生。 他 一 生 只 画 兰 、 竹 、 石。 他 认 为 兰 四 14、2、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笔3、 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二、 绘画的起源(魏晋以前)1、 (1)起源:新石器时代(2)特点:线条稚拙 色彩简单、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战国:(1)出现了毛笔绘画在绢帛上(2)代表作品: 、 人物御龙图3、汉代:(1)代表作品:马王堆汉墓帛画(2)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三、绘画艺术的繁荣:(魏晋隋唐)1 魏晋:(1) 特点:出现凸显文人个性的文人画,新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绘画抓住人的精神气质。 (2) 代表人物:顾恺之:2、唐朝:(1)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2)特点:创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