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3内容摘要:

2、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所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 2 000 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们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了。 所以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现(1)标志: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从第二卷第 4、中心堡垒。 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 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1923 年 6 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一直到 1926 年 7 月停刊。 【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了什么。 (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是什么。 (前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否正确。 (不完全正确。 主因是中西之间经济、 5、政治、思想等方面综合对比)(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 “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阿、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于是决心兴办教育,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和进行活动的机关。 1912 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 五四动时 7、众的欢迎。 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一)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陈独秀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民主的内容新文化人士宣传的民主思想,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 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1)主要内容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 9、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 但是,他们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西方民权、平等的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范畴。 而且,陈独秀等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当作医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是偏激的。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1“打倒孔家店”(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思考】通过易白沙的话,你认为尊孔的弊端有哪些? 易形成政治、思想的专制统 11、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 12、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188l1936),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 年去日本留学,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文字改变国民精神。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奠定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 14、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鲁迅在文中借“狂人”之口,道出了惊世骇俗之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 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 “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 (3)对贞节观念的批判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一文,把传统的贞节观与夫权思想和忠君思想联系起来,揭露“忠、孝、节”的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指出这种观念与 15、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根本对立。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 Q 正传祝福等分别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题?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对人才的摧残毒害;药反映了对辛亥革命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思考,暗示唤起民众的觉醒是取得革命胜利的良药的深刻主题;阿 Q 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启发民众觉悟,发动民众革命的重大课题;祝福反映了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三)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1)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革命,革命的锋芒必然同时指向作为旧文化“载道工具”的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