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教案 岳麓版必修3内容摘要:
2、三民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理解,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能指导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孙中山和民主追求的学习,理解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 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到革命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影响难点:三民主义的影响,包括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研读教材】导入新课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在对中国近代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是大相径庭,唯有孙中山先生,得到了国共两党的一致尊重,国民党 4、以失败而告终。 19 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1894 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遭到冷遇。 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这就为三民主义的提出奠定了阶级基础。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开始在中国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这为三民注意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189 5、4 年孙中山创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开始,民主革命需要纲领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便应运而生。 2、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影响影响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和美国的民主共和思想。 孙中山从中主要吸取了“自由、平等、博爱”和“民有、民享、民治”的思想3、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孙中山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主张“天下为公”,对于民权主义思想和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优势重要的影响。 二、三民主义1、背景 (1)必要性:鸦片战争后,各种救国主张相继失败想一想: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三民主义,其产生应当具备怎样的土壤和条件。 (2)可能性2、提出_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 7、专制统治(前提)_义:推翻_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_主义:即“_”(补充)4、评价:(1)积极性:_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_纲领。 代表了资产阶级_、_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_、_和 _ 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制订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 想一想: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三民主义到底有没有反帝的要求,能不能起到起到反帝的作用。 反帝要求是通过什么途径曲折表达的。 实际效果怎样。 反封建的要求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取缔封建制度。 (2)局限性:未明确的提出反对_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_纲领,不可能彻底完成 _的民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是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_ ,推动了_ 的发展四、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_ ,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落实课标简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能力提升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新”在哪里。 【拓展思维】这篇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时代。 在这以前,三民主义是旧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 在这以后,三 10、民主义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 这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结合材料谈谈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有何关系。 【课堂小结】孙中山先生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三民主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先后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帝国主义的破坏,这些斗争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独立与富强之路还有很 12、,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 夺取地主土地 B 收买地主土地 D 国家核定地价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 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3、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A 孙中山 B 宋教仁C 陈独秀 D 鲁迅4、孙中山。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相关推荐
的 探究 热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交流讨论 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尝试法,猜想 与实践 相 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验 器材: 小车、垫圈、小钩、细线 、 粉笔 、 秒表 ; 2 小组 分工 :记录员 计时员 小车控制员 挂垫圈员 ; 实验 记录表 、学案 ; PPT 课件 , 文字素材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目 标 情景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
2、通过对古希腊先哲精神思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希腊文化的辉煌灿烂,加深热爱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教学重点: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教学难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一、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1哲学的产生及其概念2自然哲学:泰勒斯,积极评价3智者学派:积极方面,普罗塔哥拉二、知识即美德1观点:2评价三
2、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材料。 在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和老师课件展示的辅助史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适当的问题设计和学生本身体验历史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5、鼓励学生分析交流:学习本课题的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为什么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备注 一、 导入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 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 ?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师生讨论这
3、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4、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成十二大到十三大1、背景:(1)80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 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1) 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