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岳麓版必修3内容摘要:
2、“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 3、 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 1987 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 、 “礼” 、 “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 4、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 ,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认识这片金壁辉煌、最新 6、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的对话。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仁,指仁爱,关爱别人。 )教师:从文字学的角度看, “仁,从人,从二” ,反映人与人的关系。 怎样“爱人”。 (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 )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 7、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 (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 (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 ,解读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 (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 ) “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 (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案例思考 学以致用:崔英杰案 案件中的崔是一个小贩,一个从河北来到北京的 23 岁的年青人,这之前他曾是个军人,荣获“优秀士兵”称号,复员后找了份保安 9、的。 2007 年 4 月 10 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案件作出一审宣判,被告崔英杰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次城管执法行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使两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 而类似的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在中国许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游戏,你来我跑,你退我进。 学生活动: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 、 “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城管执法态度温和一点,血案不至于发生;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多一点服务意识,多一点底层情怀,考虑到在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来人员、下岗职工,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10、得不到社会保障机制的救济,只能做点小生意来维持生计,对他们来讲这点小小的经营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 ,在城市里规划一些地方让他们卖水果、卖糖炒栗子、擦皮鞋,完全可以实现城市管理与小贩、市民利益的共赢,这便是仁爱。 学生回答也可能偏离主题,这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让学生学会关注默默不语的芸芸众生,意识到建立洁净文明的大都市不应该以牺牲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为代价,以此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 “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幻灯展示三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11、。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教师引导: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 (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 (“礼”是实现“仁”的手段)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 (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 12、。 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 4、孔子的教育思想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 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 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 14、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一)老子其人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国人(今河南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 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 (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 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 16、察了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他还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大成若缺,大直如诎,大巧如拙;老子为什么主张无为而治。 因为他看到自然界中无为、不争的作用,柔弱胜于刚强,那么,人也当效仿自然,不要妄为。 )古为今用 如果说孔子的学说对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指导意义,那么老子的观点能否运用于今天呢。 1987 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引起了强烈反响, 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同学们结合必修二所学的 20 世纪 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 80 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 (1980 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 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 ,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 里根执政,实行“三个少”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教学反思】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 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相关推荐
可以利用查到的资料 )。 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教师 利用课件 (百度图片 iduimagedetailamp。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 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1) 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
3、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4、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成十二大到十三大1、背景:(1)80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
2、新课: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冲出狭隘宗族纽带的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社会上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了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
2、解 当 时 佛 、 道 兴盛 的 表 现 , 加 深 对 教 材 正 文 “儒 学 的 发 展 出 现 了 危 机 ”这 一 结 论 的 理 解。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 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于是
2、缣帛太贵,很难推广。 2纸的发明过程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合书写。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 这种纸原料易得,绳头、乱麻、树皮、桑根、藤、苔、竹子、稻草、麦秆、布片都可以用做造纸的原料,并且纸张质地细腻,集中了缣帛与竹木简的优点,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要点点拨造纸术是西汉发明的。 蔡伦的重大贡献在于改进了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