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3内容摘要:
3、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6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刻尔克撤退)而赢的。 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 ”“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C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D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7下列关于二战过程中欧亚各国抵抗和抗战斗争的正确表述是 ()法国戴高乐将军在国外领导了“自由法国”运动东欧各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解放全国东亚和东南亚人民坚决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向美军提供情报支持抗日A B C D8二战爆发前后,英国对 5、曼底登陆成功A B C D11. 2010 年 5 月 9 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5 周年。 包括 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举行仪式进行纪念。 右图是俄罗斯 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国性阅兵活动。 联合国大会 6 日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特别会议,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65 周年。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B将地点选择在莫斯科红场并非偶然C二战的胜利结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D没有二战,就不会有联合国的出现1220 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一现象说明了()现代化在全球发展的不平衡人类的认识滞后于现代化的发展现状斯大林模式 7、平的反思。 试分别举出一战后、二战后国际社会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举措。 (4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因素有哪些。 (5 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7 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道: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 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 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 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 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力和特权。 全球通史材料二(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 1932 年 10 月提交的报告为了避免冒犯日本人,措辞很谨慎。 它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 8、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 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 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 1933 年 2 月 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材料三开罗宣言规定:“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田中认为必须“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力和特权”的理由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4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 11、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新的矛盾,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的内部矛盾,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疯狂地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弱小国家无力阻止,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最终促成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只是其本国法西斯势力的主要代表,他们只是起了加速二战爆发的作用。 (2)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 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推动非殖民化;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各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等。 (3)因素:联合国在维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反战和平 12、运动的不断高涨;美苏在“冷战”和争霸中相互牵制;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遏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14(1)理由: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实质: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原因:把满洲变成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 满洲主权仍属于中国,与日本把满洲变成其殖民地的愿望相违背,损害了日本在满洲的既得利益。 (3)意义:开罗宣言成为中国收回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国际法依据。 15(1)减少美国的军事损失;利用日本削弱苏联实力;限制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2)美、英两国牺牲中国权益,换取苏联对日作战;苏联对日作战,有利于加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3)有利于协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活动,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但是,美、苏等国借机推行大国强权政治,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3
相关推荐
3、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联由英法操纵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7下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 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巴黎和会会场A大国的衰落 B邪恶的终结C分赃的场所
2、票上的人物 别是中美两国“国父”邮票 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by 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A B C D4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
方。 说说去过的地方的地名,有什么特点,知道是什么地形吗。 交流我们看过的地形及特点 、展示。 先请 2~4 名学生带着照片,把他们亲自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在介绍时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并出示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介绍网站内容。 引导学生在 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
像什么可以当做屏(像纸、地面、墙壁) 教师小结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光线的物体 —— 遮挡物、落影的地方 —— 屏。 (板书:光源、遮挡物、屏) 探究活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⑴ 出示五张照片,这是老师分别在早上 8: 00 上午 10: 00 中午 12: 00 下午2: 00 下午 4: 00 拍到的照片,说说照片中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照片中光源是太阳
3、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国有牢固的同盟关系,它又同苏联结盟,而苏联是按照法国盟友所起作用的大小来提供援助的。 捷克斯洛伐克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有重要的军火工业,还有防御德国的坚固工事。 这些工事正好设在苏台德区。 (美)帕尔默科尔顿著近现代世界史(下册)材料二右图为战前一幅著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 ,以下是 场景: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
它们是不是光源。 并说明理由。 探究影子变化的规律: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该活动分为三个小活动: 活动一:“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活动前,教师课件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看这几张图片,从中发现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并让学生猜测造成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这样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