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同步训练 人民版选修3内容摘要:

2、)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C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家经济濒于崩溃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美国总统威尔逊 1914 年 9 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到 1914 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 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他们在美国所拥有的最新海量高中、初中 4、: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时期 损失的船只 建造的船只1915 年 1 744 657 1 202 0001916 年 2 799 772 1 688 0001917 年 6 623 623 2 937 7861918 年第一季度 1 146 920 870 3711918 年第二季度 963 370 1 243 2741918 年第三季度 892 546 1 384 110表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1914 年 8月 1 日1914 年 9月 15 日1917 年某日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生铁 22 22 16 6、洲战场。 (2)美国的借款主要在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深。 (3)无论初期“中立” ,还是后期参战,均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 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6(1)1917 年,这一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的船只数量达到了一战时期的顶点,损失的船只是建造的船只的 2 倍以上。 无限制潜艇战。 (2)有利于同盟国一方。 因为从 1914 年 89 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 (3)变化:1914 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1917 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 现象 1: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交战国数量的增加,战争呈现焦灼化。 现象 2:从 1917 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现象 3:受到战争的重创,一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