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3内容摘要:

2、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 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41916 年 2 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 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 ”这说明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A BC D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 日报道2009 年 3 月 16 日,英国 112 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 4、 “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81917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 21 岁到 30 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 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 B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C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 D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9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5、1918 年 3 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C D101918 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 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美洲 B欧洲 C德国 D英国1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A B C D12著名 8、退。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6 分)(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5 分)(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 (4 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7 年 12 月 7 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镇贝托拉,9 岁时因家贫前往法国谋生,曾在巴黎扫过烟囱,当过报童。 后来蓬蒂塞利隐瞒年龄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蓬蒂塞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9、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 1939 年,蓬蒂塞利加入法国国籍,并在巴黎郊区定居下来。 材料二2008 年 3 月 12 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在巴黎郊区家中去世,享年 110 岁。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说:“今天,我代表这个国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材料三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言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 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 3 月 17 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请回答:( 11、军事集团。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2)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 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一切以其根本利益为转移。 (3)遍及欧亚非地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且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 (4)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导致同盟国集团最终失败。 14(1)特点: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 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2)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德奥分崩离析,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的国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打击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在精 12、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3)战争的灾难让人们懂得和平的珍贵。 (言之成理即可)15(1)悲哀。 当时的法国政府驱使千千万万的蓬蒂塞利们为所谓的民族利益而战,而蓬蒂塞利们不清楚战争的非正义性,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一场掠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误以为是拯救民族或保卫祖国的战争。 (2)盲目的爱国热情,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 (3)同意。 理由:共有 33 个国家的 15 亿人口卷入了“一战” ,各国参战的士兵达到 7 350 万,战争造成约 1 000 万人阵亡,约 2 000 万人伤残,蓬蒂塞利能全身而退,安享晚年,幸运之至。 (4)应该。 理由:蓬蒂塞利参加了“一战” ,保卫了祖国,是法国的英雄,举行国葬理所应当。 不应该。 理由:蓬蒂塞利当时参加的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保卫祖国不过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用来欺骗蛊惑民众的说辞而已;蓬蒂塞利充其量就是资产阶级政府的炮灰,根本不能算是英雄,所以不应该举行国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