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3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同步训练 人民版选修3内容摘要:

3、了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1)“铸剑为犁” “枪杆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2)材料二说明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记住,决不可以用战争去解决这些争端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牢牢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材料二1967 年 10 月 21 日,众多示威群众呼喊着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使得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反战和平集会变成了暴力冲突。 此次游行示威活动中有近 3 000 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说家梅勒和 5、爱因斯坦宣言。 爱因斯坦、罗素、宋庆龄、约里奥居里。 (2)原因: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国内民众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作用:反战和平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制止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 (3)表现: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八十年代,西欧人民掀起反核和平运动的浪潮,和平运动高涨;1985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宣布 1986 年为“国际和平年”。 特点:在内容上,由于核武器的出现,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地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在范围上,反战和平运动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在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