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课时训练 1 生物科学和我们 苏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2、的 模式解析:粮食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但即使粮食问题解决了,其他如能 源、空间等也是有限的,人口也不能无限增长。 世界生产的粮食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动物性食品数量增加, 那么人们直接食用的粮食将必然减少。 答案:研究所研究员朱祯介绍,19992008 年期间,亩(1 亩顷),减少农药使用量 80%以上,年节省农药 吨;平均每亩增收 220 多元,经济效益高达 400 亿人民币。 下面观点与朱祯的说法不太符合的是()。 干中“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农药使用量”说明转基因生物具有生态价值。 题干中“转基因抗虫棉平均每亩增收 220 多元,经济效益高达 400 亿人民币”说明转基因生物具有经济价值。 转基因 3、抗虫棉带来了生态、经济效益,说明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值得提倡。 题干中没有信息说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转基因作物。 答案:从苏云金杆菌中获取的抗虫基因 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能抗虫的油菜品种。 这一品种能 产生特异性的杀虫物质,对菜青虫有显著的抗性。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t 杀虫物质能杀 t 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且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解析:普通油菜中不含 因,转基因油菜中的 因是从苏云金杆菌中转移到油菜细胞中的,特异性的杀虫物质只能杀灭某些害虫。 答案: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代农业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的解决有赖于生物科技 4、的发展,同时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造成了一些危害。 答案:法错误的是()。 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群解析: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大的不同类群,再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群,D 项错误。 答案:)。 立模型是用来显示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画图、列表等。 A 项属于分类,B 项属于交流,D 项属于观察。 答案:享信息的过程。 下列对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交流没有什么作用解析:交流是与他人交换看法、分享信息的过程,通过交流来了解彼此的研究成果、信息和想法,有效的交流需要许多技能,包括建立模型的能力。 答案:生在棉铃虫体内时会引起棉铃虫的死亡。 科学家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毒蛋白基因并导入棉花细胞而成 5、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 有人为验证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效果与棉铃虫种群密度的关系,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你把实验补充完整。 (1)实验步骤。 实验组:将一定数量的的棉铃虫幼虫放养在 5 株 上。 对照组:将相同的同种棉铃虫幼虫放养在等量且长势相同的 上。 (2)结果及结论。 结果:实验组, 对照组。 结论:。 (3)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解析:据实验目的可确定是让转基因抗虫棉供棉铃虫采食还是让普通棉供棉铃虫采食是实验的自变量;棉铃虫的生活状况(用种群密度的变化表示)为因变量。 为验证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效果,应放养没有接触过转基因抗虫棉的棉铃虫。 答案:(1)未接触过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等量、生理状 7、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 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 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 述实验结果。 (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抗生素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抗生素杀菌能力越强。 (3)抗生素会使不具抗药性的细菌死亡。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选择下进化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 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毕竟只占少数。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 B不定向的前选择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