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单元综合检测 苏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2、代全为白花解析:孟德尔认为,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 位基因虽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但彼此保持着独立性,互不融合。 在本题 花与白花亲本杂交,虽然 后代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出现花色分离,这就有力地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 答案:控制的显性性状,对其无味觉是由 味盲。 有三对夫妇的子代味盲分别是 25%、50%、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依次是()。 BbbBBbBb B.C. D.解析:由第一对夫妇子女的味盲几率为 25%(即 1/4判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b。 由第二对夫妇子女的味盲几率为 50%(即 1/2判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Bb第三对夫妇子女的味盲几率为 100%(即都为 3、判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bb案:杂交组合 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最新海量高中、2 解析:把五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分开统计发现:DDd,后代全为杂合子,因此 他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比率是:1。 答案: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 和 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 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 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 1自交,F 2获得 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 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题知,控制瓜形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F 2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 4、定律,F 2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的基因型通式分别为:_知亲代圆形南瓜杂交获得的全是扁盘形,因而可确定亲代的基因型分别是 案: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 5与 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D. 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解析:由图可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 管哪种遗传病, 5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5基因型为 6基因型也为 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9基因型为 正常女性(a)结婚,所生男孩、女孩基因型相同。 若为伴 5基因型为 6基因型为 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9基因型为正常女性(X 婚所生男孩、女孩患病概 5、率相同。 答案:最简捷地依次解决的遗传问题?()。 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交、交、测交最新海量高中、交、交、自交解析: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均为自交,自交可以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 杂交可用于鉴别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提高纯合子比例的方法只能是自交。 答案: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 A、a 和 B、b 表示。 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 A、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已知绿色条纹雕鹗与黄色无纹雕鹗交配,例为 11。 当 后代 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控制无纹的基 6、因是 种,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1/2中黄色无纹的个体彼此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的概率为 1/2中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则后代中有 4种表现型,其比例为 1111解析:根据 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判断绿色对黄色为显性,无纹对条纹为显性;因为 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说明 1/16,即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1/4;出现黄色条纹个体的概率为2/32/31/4=1/9;后代中有 4种表现型,其比例为 1111,F 2中 后代中有 2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1。 答案: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理,原因是()。 证每次模拟过程中 D、d 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解析:每次抓取后要放 7、回小球,每做完一次,要摇匀小球再抓。 保证桶内两种彩球数量相等,即模拟配子结合之前,产生的两种雌配子或两种雄配子数量相等。 答案:确的是()。 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分离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 两个定律解释的只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遗传现象,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C、D 三项均错误。 答案: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解析: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相同,说明两种基因型各占 1/2,、1/2,故 8、自然状态下,子一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21/4+1/21/2=3/8。 答案: 1全部是黄色圆粒,F 1自交得到 000个,推测纯合的黄色皱粒有()。 00个 00个 00个解析:F 1自交得到 2有 4种表现型即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其比例为9331。 其中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中杂合子都占 2/3、纯合子占 1/3,由此可以求得纯合绿色圆粒为 2 000个,根据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求纯合黄色皱粒为 2 000个。 答案:)对黄果(b)为显性,二室(D)对多室(d)为显性。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红果二室的品种与红果多室的品种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则两杂交品种的基因型为( 9、)。 题图可知,红果黄果=6020=31,由此推知这是杂合子自交的结果;二室多室=4040=11,这是测交的结果;结合题中所给的亲本的表现型,可推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案:)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 基因型为 ”交配,子代的性状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311。 个体“X”的基因型是()。 单独看每对相对性状,则子代直毛卷毛=11,亲本为 Bb色白色=31,亲本为c。 因此个体“X”的基因型为 案:)。 项正确: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B 项正确: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C 项错误:有些生物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例如蜜蜂,含 3 10、2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雌蜂(蜂王或工蜂),含 1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雄蜂。 D 项正确:对 染色体为 染色体为 案: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1=1=3=41解析:雌火鸡(行减数分裂产生子细胞,有以下情况:产生卵细胞染色体为 Z,则极体为Z、W、W。 产生卵细胞染色体为 W,则极体为 W、Z、Z,若发生情况,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 Z=21,若发生情况,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 胎致死),2 个 以理论上 Z=41,即雌雄=41。 答案:(a)和 B(b)控制。 A 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显性基因出现色素, B 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b 使色素颜色淡化)。 现有亲代种子 种、白色)和 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单元综合检测 苏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
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 ?小组讨论讨论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称量瓶,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 ,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 ,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 (放大镜 ) 师 :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
2、象和动植物形态学分别用到以上方面,所以题干中的方面都是科学观察包括的,而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答案: 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 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 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负面效应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调整现有道德规范
2、的 模式解析:粮食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但即使粮食问题解决了,其他如能 源、空间等也是有限的,人口也不能无限增长。 世界生产的粮食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动物性食品数量增加, 那么人们直接食用的粮食将必然减少。 答案:研究所研究员朱祯介绍,19992008 年期间,亩(1 亩顷),减少农药使用量 80%以上,年节省农药 吨;平均每亩增收 220 多元,经济效益高达 400 亿人民币。
3、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解析: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抗生素对抗药性个体的产生仅仅起到选择作用,不是诱导作用,因为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与药物的使用无关。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期的爬行动物逐步进化为现代的()。 栖类、类、行类、类、哺乳类解析
3、粒: 认识 2O:a. 性,电离方程式: ; 氨水的储存方法: 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 练习: 2O 的碱性,可与酸、酸性氧化物反应:与 少): 与 多): 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来区分:氨水、液氨、一水合氨关于氨水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标况下 气溶于 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是 g/试确定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 分析:氨水中溶质是 ,其物质的量(n)=。 具体过程:(2 )
2、、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 B.C. D.解析: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进行 复制,使 量加倍。 据图分析,图中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 量又恢复原来的数目,为有丝分裂中 变化。 图中细胞分裂结束后 量减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 量的变化。 图为染色体数目变化。 图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