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课时训练 2 细胞的减数分裂 苏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2、、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 B.C. D.解析: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进行 复制,使 量加倍。 据图分析,图中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 量又恢复原来的数目,为有丝分裂中 变化。 图中细胞分裂结束后 量减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 量的变化。 图为染色体数目变化。 图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图结果染色体数目恢复原状,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答案:n,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是()。 A.(1)(2) B.(2)(3)C.(4)(2) D.(3)(4)解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n,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 3、为 2n,染色单体数为 4n,子数目为 4n,符合图(4);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少为 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临时加倍为 2n,此时染色单体数目为 0,子数目为 2n,符合图(2)。 答案:)图的特点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极没有同源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各选项中只有 D 项可以发生减数分裂。 答案:准确的是()。 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解析: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但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就是同源染色体,比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两两配对,即出现联会现象;一条来自父 5、 个。 答案: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A.B.C.D.解析:图中着丝点已分裂,且无同源染色 体,属于减后期。 图中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且含有染色单体,属于减后期。 图中形成四分体,但四分体不在赤道板上,属于减前期。 图中有 2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不在赤道板上,属于减前期。 图中有 4 个 细胞,属于减末期。 图中含有四分体,且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属于减中期。 答案:)。 级卵母细胞 在四分体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精原细胞和受精卵为体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也就没有四分体。 第一极体中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没有同源染色体,也就没有四分体。 答案:含染色单体的是()。 有 7、分体,该细胞应该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乙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故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答案:(1)减数第一次428(2)2(3)有丝后8色体数(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和 量的变化情况。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 量的变化曲线。 (2)图中表示染色体 数目变化的曲 线是。 (3)图中表示 量变化的曲线是。 (4)写出 量变化的规律:。 (5)写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 解析:从图中甲曲线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两次减半,由此断定为减数分裂过程中 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如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完成复制,量加倍,经减数 第一次分裂 量减少 9、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3)观察计算:观察多个视野,计数及视野中细胞的总数。 算出每个视野中不同分裂阶段细胞所占比例。 最后, ,即可大体表示不同分裂阶段所占的时间比例。 解析:(1)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内的细胞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只有睾丸内的细胞才可发生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2)制片时应遵循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 选择染色剂时应注意醋酸洋红染液可将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便于观察;而苏丹染液用于脂肪的鉴定,健那绿染液用于线粒体的染色。 (3)每个视野中每个分裂阶段中细胞数目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可以反映出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为了增强结果的准确性,应求平均值。 答案:(1)小鼠睾丸(2)解离固定 液醋酸洋红染液压片(3)每个视野中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细胞的数目求出不同视野中相同分裂阶段细胞所占比例的平均值。高中生物 课时训练 2 细胞的减数分裂 苏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
3、粒: 认识 2O:a. 性,电离方程式: ; 氨水的储存方法: 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 练习: 2O 的碱性,可与酸、酸性氧化物反应:与 少): 与 多): 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来区分:氨水、液氨、一水合氨关于氨水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标况下 气溶于 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是 g/试确定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 分析:氨水中溶质是 ,其物质的量(n)=。 具体过程:(2 )
3、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解析: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抗生素对抗药性个体的产生仅仅起到选择作用,不是诱导作用,因为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与药物的使用无关。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期的爬行动物逐步进化为现代的()。 栖类、类、行类、类、哺乳类解析
2、代全为白花解析:孟德尔认为,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 位基因虽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但彼此保持着独立性,互不融合。 在本题 花与白花亲本杂交,虽然 后代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出现花色分离,这就有力地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 答案:控制的显性性状,对其无味觉是由 味盲。 有三对夫妇的子代味盲分别是 25%、50%、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依次是()。 BbbBBbBb
)师:看来同学抓蚂蚁的方法真不少,那么你们能不能把捉来的蚂蚁用笔画出来。 好,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 4)学生画蚂蚁,然后在黑板上把画贴出来。 ( 5)让学生比较五位同学画的蚂蚁与捕捉来的蚂蚁是否一样。 ( 6)师:为什么会出现画得不太一样的情 况。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后,认知上的偏差使学生困惑、惊讶。 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
3、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每个极核所含染色体数目与卵细胞的完全相同,都含有正常体细胞一半数目的染色体,即为 10 条。 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而受精卵是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经受精作用形成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 20 条。 胚乳细胞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而受精极核是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后形成的,染色体的数目应是 30 条。 珠被细胞和子房壁细胞属于正常植株上的体细胞
3、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所以应是初级精母细胞;图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应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可能为极体 ;图丙中的 M、m 不是同源染色体,应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 答案:)。 细胞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形成的性细胞数目不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