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课时训练 9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苏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2、 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 B. C. D.解析:Y 产生了 配子,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可能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X 染色体与 Y 染色体未分离,进入了同一次级精母细胞(含 a),而另一次级精母细胞(含 A)没有性染色体;也可能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 A 的)性染色体未分离。 不含性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2 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进入同一精细胞,从而具有两个 A 基因。 答案: 42 条染色体,科学家用花药离体培育出的小麦幼苗是()。 1 1 个染色体 3、组解析:花药中的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并发育而成的,由其培育出的幼苗比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减少一半,含三个染色体组,而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无论含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之为单倍体。 答案: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倍体等位基因至少有三个解析:单倍体不一定是纯种,例如基因型为 个体形成的单倍体的基因型有纯合体 有杂合体 案:麦和矮秆不抗病(麦两个品种(相对性状可以自由组合)。 下列方法能尽快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是()。 1F 2选不分离者 1秋水仙素处理 1秋水仙素处理花粉离体培养 1花粉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解析:单倍体育种能 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得到的个体都是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细胞畸变率=10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题图看出,浓度为 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畸变率不为零,均有致畸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而在另一范围,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低。 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有关,但不呈正相关。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分裂的前期。 答案: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最新海量高中、乙:甲、乙两图可知,甲应是四倍 5、体,乙是三倍体,因此只有 C 选项符合。 答案:)。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 21 号染色体有 3 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A.B.C. D.解析: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而不属于染色体的变异。 答案:、B 图中的每一个字母代表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基因,C、D 图代表细胞的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解析:一般情况下,细胞中具有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或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有几个,则表示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 A、B、C、D 中一般可认为分别具有 4 个、1 个、2 个、 7、。 (2)在 A、C 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中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解析:(1)一粒小麦和山羊草均为二倍体 2n=14,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甲为二者杂交的子代,双亲分别为子代提供 1 个染色体组,甲为异源二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可育。 二粒小麦和另一种山羊草也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前者为四倍体 4n=28,后者为二倍体 2n=14,二者杂交子代丁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可育。 (2)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都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植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细胞融合,也会导致重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1)二组 8、不育三组不育(2)低温处理1)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其理论基础是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2)四倍体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所结果实的染色体组数目是:果皮:,种皮: ,胚:。 四倍体母本植株的吸水部位含 个染色体组。 (3)三倍体植株不可育的原因是,上述过程需要的时间周期为。 解析:果皮、种皮都属于母本、胚属于子代,所以四倍体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所结果实的染色体组数目为果皮:4 个、种皮:4 个、胚:3 个。 四倍体植株的根仍然是普通的二倍体,具有吸水功能。 由种植二倍体西瓜种子到四倍体西瓜结三倍体种子可在第 1 年完成;由种植三倍体西瓜种子到收获三倍体无子西瓜在第 2 年完成。 答案:( 9、1)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4 个4 个3 个2(3)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2 年最新海量高中、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 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F 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 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 原因是,可用 处理 得可育的小偃麦。 (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 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 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 1 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 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条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变异。 为了获得白粒小 10、偃麦(1 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 (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 取该小偃麦的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最清晰。 解析:长穗偃麦草为二倍体,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1+3=4(个)。 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高度不育,原因是子一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故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用秋水仙素处理子一代,可使子一代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可育品种。 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条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此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小偃麦根尖和芽尖细胞有丝分裂比较旺盛,故可以选择根尖或芽尖作为观察小偃麦染色体组成的材料。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此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答案:(1)4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秋水仙素(2)染色体数目20W 和 20W+1E40W(3)根尖或芽尖有丝分裂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