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课时训练 10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2、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培养噬菌体需用含细菌的培养基;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处理;该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外壳没有与细菌完全分离,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 35S;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仅能说明 遗传物质,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行了以下 4 个实验:R 型细菌的 加入 S 型细菌注射入小鼠S 型细菌的 加入 R 型细菌注射入小鼠R 型细菌+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细菌的 射入小鼠S 型细菌+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细菌的 射入小鼠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 活、存活、活、存活、亡、存活、亡、存活、死亡解析:R 型细 3、菌的 加入 S 型细菌,相当于加入了 S 型活细菌,小鼠死亡;S 型细菌的加入 R 型细菌注射入小鼠,S 型细菌的 分解,不发生转化,相当于加入了 R 型活细菌,小鼠存活;R 型细菌+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细菌的 S 型细菌+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细菌的 两组细菌都被加热杀死,小鼠存活。 答案: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 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最新海量高中、该细菌裂解解析:噬菌体是专一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一类病毒。 在侵染过程中,噬菌体自身的核酸注入宿主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 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噬菌体以自身的核酸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B 项 4、错误。 由于噬菌体在细菌内大量增殖造成细菌的裂解死亡,C 项错误。 噬菌体的增殖方式为复制增殖,而二分裂是原核生物的增殖方式,D 项错误。 以自身核酸为模板,以宿主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A 项正确。 答案: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 能充分说明“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含活R 型细菌的培养基A. B.C. D.解析:要证明“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就应单独检测 白质等各种组成物质能否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能的就是 S 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否则就不是。 答案:正确的是()。 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多,所以 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牛是 5、真核生物,其细胞内既含 含 只有 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他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此可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主要”二字的含义是“绝大多数”生物,不是指的 量。 答案: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最新海量高中、过 过 传解析:由图分析知,这种病原体是 毒,其遗传物质为 毒均营寄生生活,不能单独生存。 答案: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 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 85%。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 32P 标记的物质是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在噬菌体的前后代具有连续性。 6、对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混合物离心后,上清液中含噬菌体,沉淀物中含大肠杆菌,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或大肠杆菌已释放出部分子代噬菌体。 答案: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在这些实验的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蛋白质,并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解析:无论是对肺炎双球菌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还是利用蛋白质或 分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目的都是让相关物质单独起作用,以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只有如此才能证明 遗传物质,而其他成分不是。 答案: 个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被 1 个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5S,可能有 2P,可能有 2 个被 32P 标记的噬菌 8、是,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为此他们设计了图 c 的实验: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实验能够说明。 解析:(1)由实验图解可看出,这是在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的 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 (2)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而设计的。 (3)该实验是将 S 型细菌打碎,分离并提纯其 白质、多糖等物质后分别加入 R 型细菌培养基中。 (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遗传物质。 (5)为了验证所作假设,将能够水解 与 S 型细菌的 合后加入培养基中,结果培养基 10、出实验论证。 据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现请你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 (1)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 3H、 14C、 32P、 35S 等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 你将选择哪两种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 标记:。 (2)你用这两种培养基怎样去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 (3)为什么不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4)若用 32S 标记噬菌体, 35S 标记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元素,由此说明 ;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元素,这是因为。 解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 11、32P 和 35S 标记的目的是将 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1)含 P,蛋白质含 S,只有标记各自特有元素才能区分开。 (2)噬菌体不能独立增殖,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增殖,所以先用 32P 和 35S 标记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去侵染分别被 32P、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 (3)检测放射性的仪器不能区分是 32P 还是 35S 产生的放射性。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将 入大肠杆菌体内,利用大肠杆菌内的氨基酸,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而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部。 答案:(1)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2)先将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在含 32P、 35S。高中生物 课时训练 10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
2、 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 B. C. D.解析:Y 产生了 配子,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可能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X 染色体与 Y 染色体未分离,进入了同一次级精母细胞(含 a),而另一次级精母细胞(含 A)没有性染色体;也可能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 A
3、子,说明双亲为 基因型,这对夫妇再生的正常男孩基因型为 率分别为 1/41/4=1/16 或 1/21/4=1/8。 答案: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亲男孩 亲亲男孩 亲男孩解析:血友病属于伴 X 隐性遗传病,设该致病基因为 h,该患病男孩为 父亲为 亲为 祖父为 祖母为 此致病基因来自外祖母。 祖父)X 祖母)亲)X
3、部位是磷酸二酯键,催化单个的核苷酸与段连接。 答案: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开,但需要消耗 复制过程中是先进行解旋,后半保留复制解析: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 答案: 条染色体。 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 链都被 32P 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有丝分裂 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 8
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我们知道,不同 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 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想怎样进行研究呢。 需要什么工具呢。 (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
3、性,其他两个是 性,再生一个孩子是 性的概率是()。 夫妇都为 性,却生了两个 性的孩子,说明 性是显性性状, 性为隐性性状,且夫妇均为杂合子,故再生一个孩子是 性(显性)的概率是。 答案: 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察果穗解析:判断植物基因型可以借助自交方法:若后代出现基因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
2、密码,终止密码。 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 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 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起始密码 始翻译,到终止密码 止翻译, 起始密码决定一个氨基酸,而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此该 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共 16 个氨基酸。 答案:线粒体内能合成蛋白质,据此作出的推测成立的是()。 粒体含有少量的 明具有转录过程;能合成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