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学案文档 第五章 章末过关检测内容摘要:

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 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 Y 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亲本 后代中耐药型植株比例(%)后代中敏感型植株比例(%)耐药型 A敏感型 B 100 0敏感型 C耐药型 D 47 53A耐药型基因可以突变为敏感型基因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 DA 和 B 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 100%答案据现代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可以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 5、生存斗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不同的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 6在一个含有 A 和 a 的自然种群中,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将()A不断衰退 B不断进化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答案着 体被淘汰,A 的基因频率不断降低,种群不断进化。 只要该种群存在,基因库就不会丧失,只是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7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遗传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答案据达尔 7、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 “耐药性 ”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答案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 9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潜在的最危险的结果是()A丧失遗传基因的多样性B有害基因的频率将增大C进一步导致生殖隔离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个小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生活条件更加充裕,所以种内斗争不会加剧。 这种变化对生殖隔离和有害基因频率的变化也不会有直接的影响。 而种群数量减少,如果遇到环境条件剧变,则很容易灭绝,从而丧失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10人工养殖 9、 纯合子CS 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基因库中 S 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答案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B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比普通植株弱小D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答案因突变属于不定向的生物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人工诱变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在多 11、27)(432621243171)100%10%。 1516 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答案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选择并去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 16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 14、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不是所有的新物种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19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图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C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D此图充分反映出了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图充分揭示了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0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