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 课时作业12群落的结构含答案内容摘要:

2、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物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被合成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 嘧啶 噻唑毛霉 噻唑 B捕食C互利共生 D寄生【解析】依题意可知,红色酵母和毛霉单独培养都需要添加生长因子,即嘧啶和噻唑,但两者又能各自合成对方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这样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C 项正确,A、B、D 三项均错误。 【答案】同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森林群落中位于最上层的是( )A树冠层 B灌木层C草本层 D地表层【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 4、6 种、浮游动物 87 种、底栖动物 11 种、鱼类 43 种。 据上述材料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武汉东湖动植物构成了东湖生态系统的群落B调查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武汉东湖物种丰富度指东湖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解析】群落是指这一地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故 A 错误;调查浮游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故 B 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空间,故 C 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生物的种类,故 D 错误。 【答案】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 5、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A 错误;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和捕食,B 错误;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C 正确;随机在土壤相同深度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 错误。 【答案】图 A、B 分别代表的是在海平面到 3 800 m 的海拔高度内,高山 A、森林 B 不同的自然区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高山 A 处,生物群落的分布只表现出垂直结构B在高山 A 处,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C在森林 B 处,生物群落的分布表现出垂直结构和水 6、平结构D在森林 B 处,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解析】在高山 A 处,生物群落的分布,既表现出垂直结构,也表现出水平结构,A 项错误;在高山 A 处,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B 项错误;在森林 B 处,生物群落的分布表现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项正确;在森林 B 处,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D 项错误。 【答案】于物种丰富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B我国从北到南,越靠近热带地区,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C物种的丰富度与环境条件没有太大的关系D不同群落,物种的丰富度不同【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就是丰富度,故 A 正确。 我国从北到南,越靠近热 8、树下透光点的不同不是高度的不同,是指同一水平面的不同,因为光线都是撒到大地上的,所以是垂直结构的不同。 【答案】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无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差异【解析】大多数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竹林也不例外,A 错。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分层现象,层鱼类以浮游植物为食物,中层鱼类以小动物或挺水植物为食物,底层鱼类以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为食物,C 正确 9、。 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以及光强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为群落水平结构,D 正确。 【答案】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由图可知甲数量先上升后 10、乙数量上升,说明乙捕食甲,说明甲是藻类,乙是浮游动物,丙只吃乙,故甲和乙有捕食关系,乙和丙有捕食关系,但甲和丙无捕食关系,故 A 错误。 只剩下一个种群,因为捕食关系,最终只能剩下甲种群,故 B、D 错误。 丙和乙也有竞争空间的关系,故 C 正确。 【答案】选择题(共 40 分)13(15 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前者一般适用于_的群落。 (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 4060 W 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 12、动物向下面运动,便于收集。 (4)注意把各个项目都要表达出来。 (5)地区花园里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等。 【答案】(1)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2)目测估计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酒精(4)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5)地区花园里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 或不同时间: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14(10 分)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 X 引 13、入该生态系统,调查表明鼠与 X 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时间(年) 鼠种群数量(只) X 种群数量 (只)1 18 900 1002 19 500 1203 14 500 2004 10 500 2505 9 500 1806 9 600 1707 9 500 1808 9 600 170(1)据表分析,鼠种群与 X 种群的关系是 _。 若在第 9 年间,大量捕杀物种 X,则第 10 年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 (2)对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由于鼠类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若调 15、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 4 060 W 的电灯,目的是利用动物的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方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的目的。 【答案】(1)捕食增多(2)大(3)取样器取样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用肉眼或仪器认真观察并分类、统计和分析15(15 分)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 如图 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 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 (2)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_结构。 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单位:株/m 2)。 年份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