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2 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 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北阙:指帝宫。 青阳:指春天。 2这首诗是诗人在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心情很苦闷。 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 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 鉴赏时要紧扣关键诗句分析理解。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表现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 之悲;“多病故人疏”表现世态炎凉之苦;“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表现年华已逝之哀;“松月夜窗虚”表 4、。 “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答案】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 )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 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 ),韵味悠长。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45 题。 守睢阳作唐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张巡:“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合力死守睢阳这个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不下,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 后粮尽城陷,张巡等三十六人英勇就义。 鱼丽: 5、古阵形。 陴(城上的矮墙,俗称“城垛子”。 4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塑造了唐军广大将士的形象。 试还原他们的形象,并品味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_【答案】 战士们裹好旧伤,仍然凭顽强的毅力奋勇苦战,有的重伤员更是拼尽全力,爬上城头矮墙,竭尽全力防守。 “疮”字表示伤口决非新创,表明战事的艰苦,战士们旧创未好又添新伤, “裹”字表明了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 一个“犹”字,出神入化,成功地体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强意志。 5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道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曲。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_【答案】最后两句,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 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 遗 6、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 ,从而也就无法实施。 不仅塑造了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更塑造了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 【诗歌鉴赏】一、二句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 “苦”表现了爱国将士的含辛茹苦, “孤城”写出了睢阳孤立无援的处境, “日渐”二字写出了睢阳危机的步步逼近。 三、四句,说明敌我双方攻守的阵势。 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透露出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诗人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 五、六句,写诗人对叛军的刻骨仇恨和指挥从容自若。 “屡”表 8、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 使用的手法及其手法的具体作用 )7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_【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化评价赏析诗歌内涵的能力。 【答案】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 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 9、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诗人是用衬 11、一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产生赏心悦目、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浅层面上对句义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经典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宋 李纲江上雪,独立钓渔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 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问题:“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诗意助读】雪花纷飞的江上,钓鱼翁独立垂钓。 周围一片静寂,只听到雪花落在箬笠上的细碎声响,和钓鱼翁不时抖落蓑衣上雪花的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